[实用新型]一种降温氧烛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4618.1 | 申请日: | 2014-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7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聂多;韩旭;严禾;卢进渲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大亚湾太极鲜氧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3/02 | 分类号: | C01B1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16083 广东省惠州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氧烛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温氧烛。
背景技术
氧烛是一种可用于在缺氧环境中使用的化学氧源,常见的氧烛的结构包括罐体、火帽以及密封在罐体内部的产氧源,使用时由撞击火帽点燃后即能持续催化产氧源释放高纯氧气。
现有的氧烛利用火帽或启动器控制产氧源发生化学反应,释出氧气。而产氧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会同时释出热量,热量容易传导到罐体外部,进而对使用者的人身造成伤害,也影响在有温度限制的场所使用,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的氧烛通常的做法是利用隔热材料,隔热材料较弱的导热性能使得产氧源产生的热量不易传导到罐体外部,但是该等热量由此大部分积蓄在产氧源处,不利于产氧源的反应,不利于氧气的释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温氧烛,应用该技术方案可以提供吸收产氧源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积聚,同时也不会将热量传导至罐体外部,更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完整技术方案是:
一种降温氧烛,包括罐体以及设置在罐体内部的产氧源,在罐体与所述产氧源之间设置有吸热槽;在所述吸热槽内填充有相变材料;在所述吸热槽与所述罐体之间设置有容纳槽;在所述吸热槽的顶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槽的开口。
可选的,在所述容纳槽与所述罐体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
可选的,所述的相变材料为石蜡。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本实施例通过在产氧源外侧面设置有吸热槽,在吸热槽内填充相变材料,本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产氧源反应产生热量,该热量向外传导至吸热槽处,吸热槽填充的相变材料迅速吸收该热量后产生相变,相变材料由固体变成液体,若体积膨胀则通过吸热槽上设置的开口溢出至容纳槽,此时产氧源产生的热量被吸收后,降低氧烛罐体的温度,保证了安全性能,解决了潜在的威胁。
为了进一步防止热量外溢,则在容纳槽与罐体之间填充隔热材料,完全防止热量的外溢,使得降温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降温氧烛,包括罐体110、设置在罐体110内部的产氧源115以及设置罐体110上连接产氧源115的启动器114,在产氧源115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罐体110外部的出气口116,在罐体110与产氧源115之间设置有吸热槽113;在吸热槽113内填充有相变材料;在吸热槽113与罐体110之间设置有容纳槽112;在吸热槽113的顶面开设有连通容纳槽112的开口(未标示)。本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产氧源反应产生热量,该热量向外传导至吸热槽处,吸热槽填充的相变材料迅速吸收该热量后产生相变,相变材料由固体变成液体,若体积膨胀则通过吸热槽上设置的开口溢出至容纳槽,此时产氧源产生的热量被吸收后,控制氧烛的罐体在常温下,保证了安全性能,解决了潜在的威胁。
可以但不限于的是,在容纳槽112与罐体110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111。
可以但不限于的是,上述的相变材料可以为石蜡。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大亚湾太极鲜氧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大亚湾太极鲜氧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46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石油开采领域的酸气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制氢转化炉的辐射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