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螺旋可调温煤浆储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4709.5 | 申请日: | 2014-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1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郑珊珊;张建民;温占稳;杨海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74 | 分类号: | B65D88/74;B65D88/54;B65D90/00;B65G65/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螺旋 调温 煤浆储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螺旋可调温煤浆储罐。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做出以前,煤浆的储罐都是通过外力来将煤浆从储罐中导出,所以在需要导出煤浆前必须做很多准备工作,复杂又繁琐,增加了成本,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螺旋可调温煤浆储罐,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螺旋可调温煤浆储罐,包括储存煤浆的罐体、煤浆进口、煤浆出口、定量输出装置和搅拌器,所述煤浆进口设置在所述罐体一侧上并与所述罐体内腔相通,所述定量输出装置包括定量管、设置在所述定量管内的给料螺旋和螺旋驱动装置,所述定量管水平的设置在所述罐体下部,所述罐体下部开口与所述定量管的进口连接,使得所述罐体内腔与所述定量管内连通,所述螺旋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定量管的一侧,所述螺旋驱动装置与所述给料螺旋的旋转轴连接,所述煤浆出口设置在所述定量管下部,所述煤浆出口与所述定量管的出口连接,所述煤浆出口通过所述定量管与所述罐体内腔连通,所述搅拌器包括叶片和叶片驱动装置,所述叶片设置在所述罐体内腔内,所述叶片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罐体上部;
所述定量输出装置有两组,所述两组定量输出装置的给料螺旋的旋转轴在一条直线上;
所述罐体内腔的中部设置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内设置有电热器。
进一步,所述搅拌器有多组。
进一步,所述搅拌器有二组。
进一步,所述煤浆进口有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螺旋可调温煤浆储罐,在储罐上设置有两套出料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导出煤浆的效率,降低了导出煤浆的成本,还可以对煤浆进行温度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螺旋可调温煤浆储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双螺旋可调温煤浆储罐,包括储存煤浆的罐体22、煤浆进口9、煤浆出口7、定量输出装置和搅拌器4,所述煤浆进口9设置在所述罐体22一侧上并与所述罐体内腔8相通,所述定量输出装置包括定量管6、设置在所述定量管6内的给料螺旋5和螺旋驱动装置1,所述定量管6水平的设置在所述罐体22下部,所述罐体22下部开口与所述定量管的进口23连接,使得所述罐体内腔8与所述定量管6内连通,所述螺旋驱动装置1设置在所述定量管6的一侧,所述螺旋驱动装置1与所述给料螺旋5的旋转轴连接,所述煤浆出口7设置在所述定量管6下部,所述煤浆出口7与所述定量管6的出口24连接,所述煤浆出口7通过所述定量管6与所述罐体内腔8连通,所述搅拌器4包括叶片和叶片驱动装置2,所述叶片设置在所述罐体内腔8内,所述叶片驱动装置2设置在所述罐体22上部。
所述定量输出装置有两组,所述两组定量输出装置的给料螺旋5的旋转轴在一条直线上。
所述罐体内腔8的中部设置有储水腔12,所述储水腔12内设置有电热器18。
所述搅拌器有多组。优选的,所述搅拌器4有二组。
所述煤浆进口9有两个。
工作时,煤浆通过煤浆进口9储存在罐体内腔8内,搅拌器4不停搅拌,当需要导出煤浆时,可以选择通过加热器18对储水腔12进行加热,进而对煤浆进行加热,再通过螺旋驱动装置1驱动给料螺旋5,煤浆通过定量管6从煤浆出口7处导出,可以随时随地停止导出煤浆,两组定量输出装置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单独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47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