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侧导向经皮实心椎弓根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5008.3 | 申请日: | 2014-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1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尹知训;何二兴;丁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6 | 分类号: | A61B17/86;A61B17/7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1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向 皮实 心椎弓根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侧导向经皮实心椎弓根钉。
背景技术
手术的微创化、功能化和智能化是现代外科技术的标志,也是未来外科技术的发展方向,脊柱微创外科技术是将传统脊柱手术与微创技术相结合,以期达到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减轻患者术后的伤痛不适,缩短卧床和住院时间,加速患者术后功能的康复,并努力保持脊柱正常解剖结构的完整性,从而达到术后保留脊柱正常生理功能的最高目标,然而,脊柱微创手术不仅需要先进的仪器设备的辅助与支撑,而且还要求术者具有很高的触觉敏感度,空间辨别能力、以及能够通过狭窄的工作管道熟练操作的能力,特别是脊柱前方比邻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脏器,这就给脊柱前路微创手术的开展带来极大的技术困难与挑战。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和经皮通道操作技术属微创手术,这类手术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椎旁肌的剥离,减小手术创伤,且应用范围广泛,可以治疗巨大的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腰椎管狭窄,脊柱侧弯畸形等等,经皮通道技术手术视野比椎间盘镜开阔,可以应用常规手术器械,医生容易操作掌握,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是在术中透视的引导下操作完成,创伤小,精度高,因此,这类手术是国内外比较主流的微创手术方式,用这种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病例,病人术后普遍的反应是,疼痛小,术后引流少,恢复快。
目前,国内公知的经皮椎弓根钉都是空心椎弓根钉,由于局限于本身结构设计,其制作工艺复杂、价格高、生物力学强度不足,需在导针引导下扩孔植入,故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点,提供一种侧导向经皮实心椎弓根钉,该椎弓根钉可在经皮穿刺、导针引导下扩孔、攻丝后,以侧方孔沿导针引导下,钉头进入钉孔,在钉头自导向作用下沿钉道植入,很好地实现了经皮椎弓根钉固定及减少手术创伤,同时不牺牲椎弓根钉的力学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侧导向经皮实心椎弓根钉,包括有钉体以及U形长尾钉座,所述钉体的钉杆外带有螺纹,其钉头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其轴线成60~90°的半圆环以及与其轴线成10~30°的长条形凹槽,所述半圆环与长条形凹槽组合有一可供导针穿过的圆孔,同时,所述U形长尾钉座的底座一侧开设有与长条形凹槽相对应的缺口,可供导针经过,所述缺口位于U形长尾钉座的两长尾之间。
所述圆孔的形状大小与导针相匹配。
所述钉头的头部为光滑无螺纹的半球头,其余下的部位外带有锥度的螺纹。
所述锥度为10°。
所述半球头的半径为1.5mm。
所述钉头除头部外的部位长为5mm。
所述U形长尾钉座的两长尾外侧壁靠近钉体处分别开设有对称的横向切断槽,垂直于U形长尾钉座的长度方向;所述U形长尾钉座的两长尾内侧壁各自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弧形凹槽,且靠近钉体处分别带有内螺纹。
所述钉体和U形长尾钉座固为一整体。
所述钉体和U形长尾钉座为球窝连接,该钉体与U形长尾钉座各自有0~15°的活动范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1、本椎弓根钉设计巧妙,操作微创安全,符合国人椎弓根解剖特征,力学强度大,能很好地实现经皮椎弓根钉固定及减少手术创伤;
2、本椎弓根钉侧孔引导下经皮置钉,能自导向植入;
3、本椎弓根钉适用于胸腰段骨折、椎管狭窄、椎间不稳或滑脱等微创手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50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