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开式翻斗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5258.7 | 申请日: | 2014-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2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徐寅松;陈凯;高利华;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光华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28 | 分类号: | B60P1/28;B60P1/2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开 翻斗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车辆,油漆涉及一种双开式翻斗车。
背景技术
路桥工程施工,在我们的眼界里似乎永不停息,旧路桥梁翻新整改,新路线规划等等因素,使得路桥工程施工作业较为广泛多见。施工过程,摊铺机使用最为频繁,配合摊铺机的翻斗车工作量也较大。
现有的翻斗车中,翻斗厢后壁为自由悬挂式,转动连接在翻斗厢上边缘。此类设计,在翻斗厢要倾倒置于其内的物料时,在汽缸作用下,翻斗厢成倾斜角度,翻斗厢后壁在自重下向外打开,物料卸出。但是在此过程,若翻斗厢内所装物料为易粘连物质,翻斗厢上部和底部的物料在重力和自身粘连作用力共同作用下,会达到一个力平衡,致使物料不能被顺利倾倒出来,且翻斗厢后壁上下距离较长,出口成一个狭长的扇形,倾倒物料也易于在倾倒过程出现一个“力平衡”的状态,致使倾倒物料失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开式翻斗车,能够增加开口幅度,提高倾倒物料的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开式翻斗车,包括车斗、设于车斗前部的汽缸,所述车斗的后壁分为上悬壁和下悬壁,所述上悬壁转动连接在车斗上边缘,所述下悬壁设于转动连接在车斗下边缘,所述上悬壁和下悬壁通过连接件连接后整个后壁的开口成封闭状态。实现将车斗的后壁从中部一分为二,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倾倒物料时,打开上下悬壁连接件,车斗倾斜过程,上下悬壁在自重作用及物料的推力下自动打开,物料青协而出;下悬壁可以全部向下打开开口,等于间接缩短了车斗后壁的长度,减小了自重,更便于灵活转动,开口区域更大,有效提高了物料的倾倒效率,减少了物料倾倒过程卡壳状况出现频率。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件包括设于上悬壁和下悬壁上的卡接槽,所述上悬壁上的卡接槽内设有滑动连接在卡接槽内的插板,所述下悬壁上的卡接槽内设有对应插板的卡扣,所述上悬壁上的卡接槽的下部设有定位扣,所述插板的上部设有定位口。关闭车斗的后壁时,从上往下移动插板,插板插入卡扣至定位扣和定位口重合,插板被定位,车斗完成关闭,在打开车斗时,向上拉动插板,安全可靠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实现将车斗的后壁从中部一分为二,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倾倒物料时,打开上下悬壁连接件,车斗倾斜过程,上下悬壁在自重作用及物料的推力下自动打开,物料青协而出;下悬壁可以全部向下打开开口,等于间接缩短了车斗后壁的长度,减小了自重,更便于灵活转动,开口区域更大,有效提高了物料的倾倒效率,减少了物料倾倒过程卡壳状况出现频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斗后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双开式翻斗车,包括车斗1、设于车斗前部的汽缸,所述车斗的后壁分为上悬壁2和下悬壁3,所述上悬壁转动连接在车斗上边缘,所述下悬壁设于转动连接在车斗下边缘,所述上悬壁和下悬壁通过连接件连接后整个后壁的开口成封闭状态。
实现将车斗的后壁从中部一分为二,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倾倒物料时,打开上下悬壁连接件,车斗倾斜过程,上下悬壁在自重作用及物料的推力下自动打开,物料青协而出;下悬壁可以全部向下打开开口,等于间接缩短了车斗后壁的长度,减小了自重,更便于灵活转动,开口区域更大,有效提高了物料的倾倒效率,减少了物料倾倒过程卡壳状况出现频率。
所述连接件包括设于上悬壁和下悬壁上的卡接槽4,所述上悬壁上的卡接槽内设有滑动连接在卡接槽内的插板5,所述下悬壁上的卡接槽内设有对应插板的卡扣6,所述上悬壁上的卡接槽的下部设有定位扣7,所述插板的上部设有定位口8。
关闭车斗的后壁时,从上往下移动插板,插板插入卡扣至定位扣和定位口重合,插板被定位,车斗完成关闭,在打开车斗时,向上拉动插板,安全可靠性较好。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光华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光华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52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污泥垃圾制造的再生煤及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态雨水井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