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陆两栖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5400.8 | 申请日: | 2014-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6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孙维毅;王建华;谢飞;李若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B63H23/04;B63H25/1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王寿珍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陆 两栖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陆两栖的交通工具,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但是现有的自行车主要限于在陆地上行驶,当遇到较深的积水路段或者江河湖泊等时则无法通过。与此同时,水上自行车作为一种娱乐工具,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目前集二者于一身的既能陆地通行又能水上通行,既能作为交通工具又能作为娱乐工具的水陆两栖自行车较少,已有的水陆两栖自行车,虽然兼顾了水陆两用的功能,但是往往是在陆地上骑行没有自行车方便,在水面上骑行没有船只灵活稳定,且由于外加了漂浮装置和水上驱动等装置,现有的水陆两栖自行车在外观上大多谈不上美观。此外,现有的水路两栖自行车基本都采用外挂式的漂浮装置,在陆地上行驶时,漂浮装置占据的空间比较大;而且现有的水路两栖自行车在水上无法刹车,存在一定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水陆两栖自行车在陆路行驶状态漂浮装置所占据的体积较大以及在水上无法刹车等缺点,提供一种美观大方、方便实用、节省空间的水陆两栖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附图:
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自行车,包括前轮总成10、后轮总成20、漂浮装置30、车架40、驱动机构50和转向机构60,其中,前轮总成10和后轮总成20采用无轮毂结构,分别固定在车架40的前后两端;漂浮装置30与前轮总成10和后轮总成20的内部连接,漂浮装置包括伸展臂33,伸展臂33为可折叠式结构,用于带动漂浮装置30收缩在前轮总成10和后轮总成20的内部,或展开置于自行车的两侧;驱动机构50包括齿轮传动机构、螺旋桨驱动总成和软轴连接机构,齿轮传动机构与螺旋桨驱动总成通过软轴连接机构相连接,齿轮传动机构固定在车架40上,且齿轮传动机构与后轮总成20齿轮连接,螺旋桨驱动总成与后轮总成20固定连接;转向机构60的操控部分装配在车架40上,执行部分装配在驱动机构50的螺旋桨驱动总成上,操控部分与执行部分之间通过拉绳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水陆两栖自行车的改进技术方案,其中,前轮总成10包括前轮轮胎11、前轮轮辋12、前轮齿圈13、前轮轨道14、前轮径向定位装置15和前轮轴向定位装置16,所述漂浮装置30与前轮轨道14的内缘连接;前轮轮胎11固定在前轮轮辋12上,前轮齿圈13固定连接在前轮轮辋12内部,前轮齿圈13通过前轮径向定位装置15和前轮轴向定位装置16装配在前轮轨道14内并可沿前轮轨道14转动,前轮径向定位装置安装在前轮轨道14的内缘,前轮轴向定位装置16对称安装在前轮轨道两侧圆周侧面,前轮径向定位装置15和前轮轴向定位装置16均为可整体更换式结构;前轮径向定位装置15与前轮轴向定位装置16成套安装,每1个前轮径向定位装置15和2个对称安装在其两侧的前轮轴向定位装置16构成1组前轮定位装置,在前轮轨道14上沿圆周方向分布有至少3组前轮定位装置,且前轮定位装置两两之间分布角度不大于18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水陆两栖自行车的改进技术方案,其中,前轮径向定位装置15包括前轮径向定位齿轮151、前轮总成1号轴152以及前轮总成1号壳体153,前轮径向定位齿轮151套装在前轮总成1号轴152上并且可以绕前轮总成1号轴152旋转,前轮总成1号轴152固定在前轮总成1号壳体153上,前轮总成1号壳体153通过固定在前轮轨道14的内缘上,在前轮轨道14内缘上开有径向孔,前轮径向定位齿轮151穿过该径向孔与前轮齿圈13啮合;前轮轴向定位装置16包括前轮轴向定位轮161、前轮总成2号轴162以及前轮总成2号壳体163,前轮轴向定位轮161套装在前轮总成2号轴162上并可以绕前轮总成2号轴162旋转,前轮总成2号轴162固定在前轮总成2号壳体163上,前轮总成2号壳体163固定在前轮轨道14的外圆周侧面,在前轮轨道14两侧圆周侧面均开有轴向孔,前轮轴向定位轮161穿过单侧轴向孔与前轮轮辋12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54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