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锰废水的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5785.8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4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蒋波;谢虎;周兴;杨东升;王江;张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攀枝花攀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25C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邢伟;谭昌驰 |
地址: | 617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环保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含锰废水的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以钒渣为原料,采用氧化钒清洁生产工艺(钙化焙烧—硫酸浸出工艺)生产氧化钒产品,该工艺技术解决了现有生产工艺(钠盐焙烧—水浸出—酸性铵盐沉钒工艺)浸出尾渣及废水处理产生的固废硫酸钠较难处理的问题,并可实现锰资源的回收利用。
在氧化钒清洁生产工艺中硫酸浸出工序,原料“钒渣”中的锰会随着钒共同进入到溶液当中,沉钒工序回收了钒,而锰元素仍存在于沉钒废水中,其浓度约为12~19g/L,要做到全工艺废水闭路循环使用,必须将废水中锰离子除去。目前该工艺沉钒废水采用的处理方式是石灰乳中和法,即废水经中和、沉淀、过滤处理后返回浸出工序洗涤残渣,该技术比较简单且成本低,返烧结存在较大的压力,并且废水中可回收的大量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回收,造成矿石利用率低、废水处理后,仅废水实现了循环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电化学方法处理含锰废水的电解装置,所述含锰废水为氧化钒清洁生产中产生的沉钒废水经除钒和除磷处理后的废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锰废水的回收利用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解装置,所述电解装置包括电源、电解槽、冷却单元、第一导电板、第二导电板、pH值调节单元、多个阴极板和多个阳极板,其中,所述电解槽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槽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槽体上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液口和排液口,含锰废水通过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容纳腔内并经电解后从所述排液口排出;所述第一导电板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板与电源的负极连接,并且 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相互对置设置;所述多个阴极板与所述第一导电板连接,所述多个阳极板与所述第二导电板连接,并且所述多个阴极板和多个阳极板沿着含锰废水的流动方向两两相邻、彼此交错且间隔地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冷却单元用于对所述容纳腔内的含锰废水进行降温;所述pH值调节单元用于调节所述阴极板所在区域的pH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含锰废水的回收利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排液口分别靠近所述多个阴极板和所述多个阳极板中最外侧的两个极板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含锰废水的回收利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排液口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上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含锰废水的回收利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阳极板和所述多个阴极板之间相互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含锰废水的回收利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阴极板和阳极板等间距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含锰废水的回收利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设置在所述槽体相对的两个侧壁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含锰废水的回收利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解装置还包括多个过滤袋以及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并用于安装所述多个过滤袋的支撑架,所述多个过滤袋分别套装于所述多个阴极板中每一个阴极板之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含锰废水的回收利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却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壁面上的冷却盘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含锰废水的回收利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系统还包括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液口连接的蠕动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含锰废水的回收利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含锰废水是钒渣经钙化焙烧和酸浸工艺所产生的沉钒废水,所述系统还包括对所述沉钒废水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沉钒废水中的钒、磷、铁、胶质以及微细颗粒的电解锰合格液的预处理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本实用新型回收系统处理后的沉钒废水,其出水Mn2+浓度能达到5g/L以下,保证了氧化钒清洁生产全工艺废水闭路循环使用,同时得到商品级金属锰产品。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及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含锰废水的回收利用系统的电解装置俯视图。
图2是图1沿A-A截面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源,2-槽体,3-容纳腔,4-进液口,5-排液口,6-第一导电板,7-第二导电板,8、9、10、11-阴极板,12、13、14-阳极板,15-支撑架,16、17、18、19-过滤袋以及20-蠕动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攀枝花攀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攀枝花攀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57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力式抽油机移动装置
- 下一篇:热采水平井均衡采油管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