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液均布型高效导向浮阀塔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5923.2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6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叶启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3/18 | 分类号: | B01D3/18;B01D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朱小晶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液均布型 高效 导向 浮阀塔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传质分离设备中的塔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气液均布型高效导向浮阀塔板。
【背景技术】
板式塔是一种重要的传质分离设备,广泛用于化工、炼油、石油化工、医药等领域中的蒸馏、吸收、汽提、萃取等传质分离过程。塔板是板式塔中最重要的结构单元,常分为泡罩塔板、筛孔塔板、浮阀塔板、固阀塔板等几大类,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液均布型高效导向浮阀塔板。
实验表明:(1)从受液盘流出的液体横跨塔板流动时必须克服流动阻力,板上液面将出现高度差。塔板进、出口侧的液面高度差称为液面落差。液体流量越大,行程越长,液面落差越大,从而也导致气流的不均匀分布(参见图1)。在液体入口部位,液层厚,气量小,气体的增浓度增大而有所得;而在液体出口部位,液层薄,气量大,气体的增浓度降低而有所失。但是,所得必不足以补偿其所失,故不均匀的气流分布对传质是个有害因素。(2)塔的横截面通常是圆形的,液体自一端流向另一端有多种途径。在塔板中央,液体行程较短而平直,阻力小,流速大。在塔板边缘部分,行程长而弯曲,又受到塔壁的牵制,阻力大,因而流速小。因此,液体沿塔板上各条路径中的速度分布及流量分布是相当不均匀的(参见图2)。塔板中心区域是快速流动区,两侧弓形区域是滞止区或回流区。从而使得同时进入塔板的液体,因经过不同区域时流速不同,在离开塔板时在塔板上产生不同的停留时间(即气体和液体的接触传质时间),也就必然具有不同的浓度。不同浓度的液体进降液管后将产生返混,降低了塔板效率。
板式塔的设计意图是在塔板上实现均匀的错流接触,因而希望在塔板各点气体流速相等(参见图3),液体沿塔板上各条路径中的速度也相等(参见图4),但普通浮阀塔板很难达到。因此,需对现有技术进一步改进,期望达到汽液均匀分布,塔板效率进一步提高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液均布型高效导向浮阀塔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气液均布型高效导向浮阀塔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导向孔和阀孔的塔板及设置在阀孔中的浮阀;设置导向孔的区域主要在液体刚进塔板的区域和塔板弓形区域;塔板上未设置导向孔的区域,均匀安装浮阀。
所述的导向孔呈高出板面状凸起,从塔板上直接冲制,一面开缝,缝的形状为梯形,使缝中吹出气体推动液体沿塔板水平方向流动。导向孔的开口高度为2~10mm。
所述的浮阀由梯形导向浮阀和矩形导向浮阀组合而成。
所述的梯形导向浮阀的长度A1为20~200mm,前端宽度B11为10~30mm,后端宽度B12为20~50mm,且必须保证B12大于B11,浮阀的最大张开高度H1为8~20mm。
所述的矩形导向浮阀的长度A2为20~200mm;宽度B2为15~40mm;浮阀的最大张开高度H2为8~20mm。
所述的浮阀上均设置导向孔,导向孔设置在阀的顶部,或设置在阀的前腿部,或者二处均设置导向孔;
设置在阀顶部的导向孔数量为1~2个,开口形状为梯形、舌形或斜孔形,开口方向与塔板上的液流方向一致;
设置在阀前腿部的导向孔为长方形、梯形、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开口方向与塔板上的液流方向一致。
所述的塔板由多块矩形板及弓形板拼合联接而成,多块板拼合联接后,塔板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在板块拼合处也设置阀孔。
根据流经塔板的液体和气体负荷的不同,导向孔和浮阀有一个适宜的组合比率和优化排布形式,使塔板处于优化的操作状态,大大提高塔板的传质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
(1)在液体刚进塔板的区域和塔板弓形区域冲制导向孔,使导向孔中高速流出的气体推动塔板上的液体往降液管方向流动,一方面降低塔板上进出口端液面梯度,另一方面使塔板上的液体中快速充满气体,提高气液接触面积,降低液体平均密度,减少液体入口端的倾向性漏液。
(2)导向孔的面积一般比浮阀孔面积小,可以设置在塔板边缘,当排不下浮阀的区域,依然可以设置一些导向孔,提高塔板上气体通量及气体鼓泡均匀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59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