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倒T形桩与空心板组合的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6335.0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5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众;杨峰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 组合 基坑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淤泥质粘土土质差但抗渗系数小,此区域的基坑设计与施工通常无需考虑止水和防流砂措施,但为防止支护桩间漏土,支护桩的间距不能过大,因此桩间距较密,当基坑深度较浅时,支护桩的弯矩较小,而预应力倒T型支护桩其截面高度大,抗弯能力特别强,为充分发挥其优势并节约支护结构造价,需拉大桩距,但必须解决桩间漏土和支护桩下端滑移的二大问题。一种用预应力空心板挡土的大间距支护桩组合支护结构还未见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支护桩刚度大、变形小且施工方便、成本省的倒T形桩与空心板组合的基坑支护结构。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倒T形桩与空心板组合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预应力倒T形支护桩与预应力空心板,所述预应力倒T形支护桩的翼缘位于基坑一侧,所述预应力空心板沿竖向设置于相邻预应力倒T形桩的翼缘内侧,预应力空心板自倒T形预应力支护桩顶至基坑以下一定深度密排设置。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倒T形桩与空心板组合的基坑支护结构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预应力倒T形支护桩为单节桩,其翼缘内和腹板的无翼缘一侧纵向埋设有作为主筋的预应力钢绞线。
所述倒T形预应力支护桩为双节桩,包括上节桩和下节桩,上节桩的翼缘位于基坑一侧,下节桩的翼缘位于相反一侧,翼缘内纵向埋设有作为主筋的预应力钢绞线,上节桩与下节桩在基坑下一定深度反向对接。
所述预应力倒T形支护桩的顶部设有围梁和支撑。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倒T形桩与空心板组合的基坑支护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倒T形预应力支护桩刚度大、变形小,拉大桩距可减少桩数,支护结构造价可大幅降低。
2、预应力空心板搁置于倒T形桩的翼缘上,受力合理、结构安全,用挖土机插板,施工方便、成本低,施工速度快。
3、加大支护桩深度,可防止支护桩下端滑移,桩造价增加少,但安全度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竖向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合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倒T形预应力支护桩配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倒T形预应力支护桩另一配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倒T形桩与空心板组合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预应力倒T形支护桩1与预应力空心板2,预应力倒T形支护桩1的翼缘位于基坑一侧,所述预应力空心板2沿竖向设置于相邻预应力倒T形桩的翼缘内侧,预应力空心板2自倒T形预应力支护桩1顶至基坑以下一定深度密排设置。预应力倒T形支护桩1在翼缘处的主筋可施加较大预应力,桩的抗裂弯矩大,刚度大,变形小,同时翼缘作为搁置空心板的小牛腿,空心板水平搁置,可将土压力有效传递至支护桩上,空心板仅起挡土作用,因此设置于基坑下一定深度以上的有主动土压力的部位,本实施例只能用于无需考虑抗渗要求的淤泥质粘土的基坑中。
参见图3,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预应力倒T形支护桩1为单节桩,其翼缘内和腹板的无翼缘一侧纵向埋设有作为主筋的预应力钢绞线13,支护桩为单节桩时,为满足桩上部与下部的相反方向弯矩的抗弯要求,需双面配筋,但有翼缘处的钢绞线的张拉应力可大于另一侧钢绞线。
参见图1、图4,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预应力倒T形支护桩包括上节桩11和下节桩12,上节桩11的翼缘位于基坑一侧,下节桩12的翼缘位于相反一侧,翼缘内纵向埋设有作为主筋的预应力钢绞线13,上节桩与下节桩在基坑底下一定深度反向对接。当计算桩长较长时,采用二节桩可减少为满足因长桩制作和运输要求必须配置的附加钢筋,而且还可采用单面配筋方式,进一步减少支护桩的钢筋用量,在桩的反弯点附近反向接桩,可使桩的配筋与其弯矩包络图相匹配。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预应力钢筋砼支护桩和搅拌桩的顶部或上部内侧设有围梁3与支撑4,支护桩顶设围梁和支撑可减短桩长,减少变形,确保支护结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众;杨峰,未经杨众;杨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63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