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门体回归缓冲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6529.0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3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廖瑞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升德精密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5/06 | 分类号: | E05F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归 缓冲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归缓冲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门体的门体回归缓冲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一般的门体回归缓冲装置1,是由一固设于门体21的回归缓冲装置本体10与一固设于门框20的拨动件15所构成,该拨动件15设有一拨动部151,该拨动部151可为凸柱或为凹口,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10通常具有一槽沟11,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10内部则设有一回归缓冲机构12,该回归缓冲机构12包含有至少一个缓冲棒13以及一与该缓冲棒13动力连接的控制件14,该控制件14设有一被拨动部141,该被拨动部141可为凹口或为凸柱,又该拨动件15其拨动部151与控制件14其被拨动部141两者系可分离地相互卡抵,该门体回归缓冲装置主要系于开、关门时令该拨动件15带动控制件14水平移位及水平转动,而可切换该控制件14与拨动件15之间的分离或卡抵,进而可于门体关门时达到自动回归及缓冲之目的,在此,该门体回归缓冲装置的其余细部构造及动作原理均为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具体可参考中国台湾专利M448202号「回归缓冲装置(二)」或M441705号「门体回归缓冲机构」等案,于此不再赘述。
请再配合参阅图2所示,一般的门体回归缓冲装置,虽可于关门时令门体21达到自动回归及缓冲之目的,惟当用户关门时,该控制件14与拨动件15相互碰触卡抵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易使门体21跳动,导致噪音声响与开、关门动作不顺畅,进而造成产品使用便利性及可靠度较差,是故,如何针对上述缺失加以改进,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之技术困难点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由于现有的门体回归缓冲装置,因不具备可防止门体跳动的机构设计,导致门体容易于关门时跳动而产生噪音及动作不顺等缺失,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有效防止门体跳动的门体回归缓冲改良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门体回归缓冲改良结构,包含一回归缓冲组件,该回归缓冲组件包含有一回归缓冲装置本体以及一位于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上方的拨动件,该拨动件具有一拨动部,该拨动部上设有一第一螺纹,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表面设有一槽沟,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内部设有一控制件,该控制件位于槽沟下方,该控制件具有一被拨动部,该被拨动部上设有一第二螺纹,该控制件其被拨动部与拨动件其拨动部两者系可分离地相互卡抵。
进一步的,其中该被拨动部其第二螺纹与拨动部其第一螺纹相对应。
进一步的,其中该拨动部为长条状凸柱,且该被拨动部为凹口。
进一步的,其中该拨动部为凹口,且该被拨动部为长条状凸柱。
进一步的,其中该拨动部为弹性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藉由上述结构,当控制件其被拨动部与拨动件其拨动部两者相互碰触并卡抵时,该拨动件其第一螺纹会与该控制件其第二螺纹相咬合或卡合,而可具有垂直方向的固定或定位效果,因而可避免门体于关门时产生跳动,而可减少噪音声响及动作不顺畅之情况,进而使本实用新型可达到提升产品使用便利性及可靠度之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门体回归缓冲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门体回归缓冲装置易使门体产生跳动的动作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门体回归缓冲改良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门体回归缓冲改良结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门体回归缓冲改良结构的部分组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门体回归缓冲改良结构的动作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门体回归缓冲改良结构中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现有技术:1-门体回归缓冲装置;10-回归缓冲装置本体;11-槽沟;12-回归缓冲机构;13-缓冲棒;14-控制件;141-被拨动部;15-拨动件;151-拨动部;20-门框;21-门体;本实用新型:3-回归缓冲组件;31-回归缓冲装置本体;32-拨动件;321-拨动部;322-第一螺纹;33-槽沟;34-控制件;341-被拨动部;342-第二螺纹;40-门框;41-门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升德精密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升德精密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65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