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电炒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8779.8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2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山;吴樾;吴建高;顾加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建山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电炒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电炒锅,其属于食品加工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食用油加工过程包括对农作物原料(菜籽,黄豆,花生等)进行破碎,加热蒸炒原料,压榨出油等工序。
在对原料进行加热蒸炒的工序过程中需要用到炒锅,现有技术中炒锅的一般加热方式为燃煤加热,燃煤加热效率较低,预热过程时间较长,一般长达半个小时,能耗较大,而且加热过程中存在加热温度不可控,加热不均匀的问题,最终将导致原料加热生熟不均,影响食用油的质量。
同时,燃煤加热过程中会产生煤渣、废气等废弃物,生产加工环境较差,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电炒锅,采用电阻丝加热,同时加装原料旋转搅拌器,以解决一般炒锅加热温度不可控,加热不均匀、能耗较大,产生废弃物,污染环境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电炒锅,包括基体支架、炒锅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锅体固定安装于基体支架之上,炒锅锅体为平底,炒锅锅体底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电热元件,所述电热元件为分体拼装结构;炒锅锅体内部活动安装有旋转搅拌器。
所述炒锅锅体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出料口和进料机构,出料口上活动安装有用于阻止出料的挡板。
所述炒锅锅体上部固定安装有上部支架,驱动机构固定安装于上部支架上。
所述炒锅锅体优选内腔为圆台形状,且上部开口直径尺寸为100cm-150cm,锅底直径尺寸为80cm-120cm。
所述旋转搅拌器转动安装于上部支架上,并连接于驱动机构之上。
所述驱动机构通过电源线连接于控制器之上。
所述电热元件通过电源线连接于控制器之上。
所述电热元件为电热盘、电热板或电热丝,电热元件均分成3-8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电热元件加热食用油原材料,预热时间3-5分钟即可,节约时间,降低能耗,同时,电热元件可以及时调节加热的温度,控制加热的时间,温度和时间具有可控性,用电加热较清洁,没有废弃物产生,绿色环保,另外电热元件为分体拼装结构,每个分体单元均有独立的加热零部件,可以单独更换损坏的零部件,维修方便,成本较低;同时,在炒锅锅体内部安装有旋转搅拌器,可以在加热过程将食用油原料带动旋转,实现原料的均匀加热,提高食用油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节能电炒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电热元件的俯视图。
图中:1、控制器,2、挡板,3、出料口,4、电热元件,5、基座支架,6、进料机构,7、炒锅锅体,8、旋转搅拌器,9、上部支架,10、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节能电炒锅,包括基体支架、炒锅锅体,炒锅锅体固定安装于基体支架之上,炒锅锅体为平底,炒锅锅体底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电热元件,电热元件为分体拼装结构;炒锅锅体内部活动安装有旋转搅拌器。
炒锅锅体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出料口和进料机构,出料口上活动安装有用于阻止出料的挡板。
炒锅锅体上部固定安装有上部支架,驱动机构固定安装于上部支架上。
炒锅锅体优选内腔为圆台形状,且上部开口直径尺寸为100cm,锅底直径尺寸为80cm。
旋转搅拌器转动安装于上部支架上,并连接于驱动机构之上。
驱动机构通过电源线连接于控制器之上,电热元件通过电源线连接于控制器之上。电热元件为电热丝,电热元件由均分的4个分体单元拼接而成,每个分体单元可以单独加热,由控制器控制。
蒸炒食用油原料时,关闭出料口的挡板,通过进料机构将原料投入炒锅锅体,通过控制器启动电热丝开始预热,3分钟后,通过控制器启动驱动机构转动,带动旋转搅拌器转动搅拌原料,控制旋转搅拌器匀速转动,均匀加热原料,加热完成后开启出料口的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建山,未经吴建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87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