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异形件车削固定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9070.X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2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潘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剑锋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B23B3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323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形 车削 固定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加工夹具,具体为一种异形件车削固定夹具。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行业中,车削加工是一种常用的机械加工方式。在进行加工操作时需要固定工件,这时就需要用到夹具。传统的装夹方案是,采用三爪夹具装夹,利用卡爪将待加工的工件表面固定。如图1所述,在加工此种带有中心孔的异形件12时,需要车削加工的孔有中心孔121和挂角孔122;若按照上文传统的装夹方式,由于夹具爪无定向基准,操作人员要凭目视避开夹具干涉装夹工件,装夹的效率低;且装夹工件的方向都不一样,容易造成装夹不当而导致工件装不平、翘动,从而导致加工不稳定,产品尺寸不合格。
同时,传统的三爪装夹方式,主要适用于定位加工圆柱形件,对于异形件加工,容易产生定位晃动;并且夹具上的爪牙直接与工件的外表面接触,容易造成表面损伤,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次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异形件车削固定夹具,实现圆孔异形件精准固定,固定牢靠、无晃动,且取放工件方便效率高,并且不损伤工件的外表面。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异形件车削固定夹具,它包括基座盘(8),所述基座盘(8)上固定有定位盘(7),所述定位盘(7)中心设置有机构活动孔(701);所述定位盘(7)上的机构活动孔(701)内固定有定心柱(1),所述定心柱(1)中空且两侧开有插销活动 孔(101),定心柱(1)尾端内配合有拉杆(6),拉杆(6)前端的轴销定位孔(602)内配合有销轴(4);所述定心柱(1)上套有涨套(2),所述涨套(2)中空且下端设置有插销孔(202),所述销轴(4)插入到所述涨套(2)的插销孔(202)内。
进一步的,所述定心柱(1)前端直径小于中间部位直径,且前端到中间直径平滑过渡;与所述定心柱(1)配合的涨套(2),其前端中空内径小于中间中空内径,且前端到中间直径平滑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6)前端的轴销定位孔(602)内配合的销轴(4)通过台阶螺钉(3)穿过拉杆(6)前端的台阶孔(601)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6)末端连接有连接拉杆(9),连接拉杆(9)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孔(901)。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盘(7)上设置有工件防错销(5)。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盘(7)上设置有夹具防错销(10)。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盘(7)上的机构活动孔(701)的侧面设置有退屑槽(702)。
进一步的,所述涨套(2)为环形中空柱状体,其柱状体上开有涨套槽(201),且其柱状体前端表面环形凸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一种异形件车削固定夹具,实现圆孔异形件精准固定,固定牢靠、无晃动。
2、取放工件方便效率高,产品加工受工人的装夹技术影响较小。
3、夹具与待加工工件外表面不接触,不损伤工件的外表面,不会因工件外表面损伤导致次品。
附图说明
图1为待加工工件12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夹具工作时主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各零部件展开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定心柱;2、涨套;3、台阶螺钉;4、销轴;5、工件防错销;6、拉杆;7、定位盘;8、基座盘;9、连接拉杆;10、夹具防错销;12、工件。
101、销轴活动孔;201、涨套槽;202、插销孔;601、台阶孔;602、轴销定位孔;701、机构活动孔;702、退屑槽;901、连接孔;121、中心孔;122、挂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2-图5所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基座盘8,所述基座盘8上固定有定位盘7,所述定位盘7中心设置有机构活动孔701;所述定位盘7上的机构活动孔701内固定有定心柱1,所述定心柱1中空且两侧开有插销活动孔101,定心柱1尾端内配合有拉杆6,拉杆6前端的轴销定位孔602内配合有销轴4;所述定心柱1上套有涨套2,所述涨套2中空且下端设置有插销孔202,所述销轴4插入到所述涨套2的插销孔20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剑锋,未经蒋剑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90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细氧化铜粉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高效保温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