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嵌入式吸尘器的尘袋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9114.9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1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陆登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比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14 | 分类号: | A47L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嵌入式 吸尘器 托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吸尘器的尘袋托架。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入尘屑的机器。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吸尘器,包括卧式、立式及便携式等几种,这些吸尘器的特点是吸尘效果较好,但缺点是不能隐蔽式摆放,即占用了一定的室内空间。因此,亟需一种不占室内体积、吸尘效果好的吸尘器,本申请人于同日申请了一种嵌入式吸尘器,其优点是可直接放置于家具如衣柜等的下底面,不占用室内空间,并且操作简便。尘袋托架是吸尘器的主要部件,用于尘袋的支撑,置于机壳中;传统吸尘器的尘袋托架的缺点是其结构较为复杂,尘袋的安装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吸尘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嵌入式吸尘器的尘袋托架,其具有结构合理、方便安装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嵌入式吸尘器的尘袋托架,包括壳体结构的托架主体,所述托架主体的前端连接吸尘壳体;
所述托架主体带有开口,其端面带有吸风滤板,所述吸风滤板及托架主体的背面分别均布有多个方形滤孔;
所述吸尘壳体的端面边缘设有卡接结构,其底面连接有安装轴、连接柱及吸尘管,吸尘管与托架主体连通;吸尘壳体中设有吸尘槽,吸尘槽的两侧对称连接有侧板,侧板的侧面分别固接有加强架;吸尘壳体的侧壁连接有弹片,所述弹片的端部带有卡接凸起;吸尘壳体与托架主体的连接面上还设有尘袋挡架及导轨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托架主体的背面连接有导轨;所述吸尘壳体的内壁连接有多根加强筋条;所述吸尘槽的外壁设有多个隔槽;所述吸尘槽带有倾斜槽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比较传统吸尘器的尘袋托架,其结构简单、布置合理;采用多处卡接结构,实现快速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质量轻、结构强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1、托架主体;2、吸尘壳体;3、吸风滤板;4、方形滤孔;11、导轨;21、吸尘管;22、吸尘槽;221、侧板;222、加强架;223、隔槽;23、加强筋条;24、卡接结构;25、弹片;251、卡接凸起;26、连接柱;27、安装轴;28、导轨片;29、尘袋挡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结构的托架主体1,托架主体1的内腔用于放置尘袋,托架主体1的前端连接吸尘壳体2;
托架主体1带有开口,其端面带有吸风滤板3,吸风滤板3及托架主体1的背面分别均布有多个方形滤孔4;
吸尘壳体2的端面边缘设有卡接结构24,利于与盖板(未示出)实现快速连接,吸尘壳体2的底面连接有安装轴27、连接柱26及吸尘管21,吸尘管21与托架主体1连通;吸尘壳体2中设有吸尘槽22,吸尘槽22的两侧对称连接有侧板221,侧板221的侧面分别固接有加强架222;吸尘壳体2的侧壁连接有弹片25,弹片25的端部带有卡接凸起251,弹片25利于吸尘托架与吸尘器的机壳之间的快速安装(机壳结构未画出,见本申请人同日申请的专利:嵌入式吸尘器的机壳结构);吸尘壳体2与托架主体1的连接面上还设有尘袋挡架29及导轨片28,尘袋挡架29及导轨片28用于加强尘袋与托架主体1间的连接,放置尘袋脱落。
为便于托架主体1从机壳中取出,托架主体1的背面连接有导轨11,实现与机壳间的滑动连接。
吸尘壳体2的内壁连接有多根加强筋条23,加强筋条23对称布置以提高吸尘壳体2的强度。
吸尘槽22的外壁设有多个隔槽223,隔槽223可以减轻吸尘壳体2的重量,并提高其强度。
本实用新型比较传统吸尘器的尘袋托架,其结构简单、布置合理;采用多处卡接结构,实现快速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质量轻、结构强度高的特点。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比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比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91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