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电饭煲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9385.4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4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慧;郭雨琦;李田田;吴凯琳;刘炟呈;王喆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智慧;郭雨琦;李田田;吴凯琳;刘炟呈;王喆倩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6;A47J36/24;A47J3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电饭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煲,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电饭煲。
背景技术
电饭煲,又称作电锅、电饭锅。是利用电能转变为内能的炊具,使用方便,清洁卫生,还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常见的电饭锅分为保温自动式、定时保温式以及新型的微电脑控制式三类。现在已经成为日常家用电器,电饭煲的发明缩减了很多家庭花费在煮饭上的时间。
现今生活中,电饭煲的外形结构单一,且整体结构大致相同,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一些上班人士由于工作关系,饭吃到一半需要处理事情,事情处理完后再来吃饭时,饭已冷,导致很多上班人士吃冷饭,长时间吃冷饭对胃伤害较大,易得胃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饭煲,它利用将壳体分为三部分,其下端为加热装置,下端的外表面设有USB接口,用于外接电源、中端为煮饭装置和上端为盖体部分,三部分通过转轴连接,使得每一部分可旋转的方式,从而便于电饭煲的携带。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饭煲,它包括壳体和提手;壳体呈椭圆形结构,由加热装置、煮饭装置和盖体组成,其加热装置、煮饭装置和盖体分别通过转轴连接,使得每部分可分别旋转;提手呈凹槽状,位于盖体上端表面。
进一步,加热装置位于壳体下端,其上表面设有加热盘,加热盘下端连接着弹簧,加热盘用于提供煮饭装置的热量;内部设有变压器,变压器连接着加热盘和USB接口,用于将USB接口输入的电压转化为高电压输入到加热盘;在加热装置的外表面设有USB接口,用于外接电源。
进一步,煮饭装置位于壳体中端,煮饭装置分为外壳与内胆,外壳呈中通结构,其上端呈台阶状,便于放置内胆;内胆的直径小于外壳的直径,内胆采用导热材料制成,内胆上端与外壳上端配合套接,将内胆稳定在外壳内。
进一步,盖体通过转轴盖合在煮饭装置上端,用于密封煮饭装置的开口,避免热量的散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既能通过旋转的方式转动壳体的各个部分,使得更为方便,且通过USB接口外接电源,体积较小,便于携带,使得上班人士可办公室内煮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用状态图。
图3为盖体旋转示意图。
图4为煮饭装置剖视图。
图5为加热装置剖视图。
图中,1-壳体、2-USB接口、3-提手、4-盖体、5-煮饭装置、6-变压器、7-加热装置、8-加热盘、9-内胆、10-外壳、1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图2、图3、图4、图5示意性的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清洗黑板装置的结构。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新型电饭煲,它包括壳体和提手;壳体呈椭圆形结构,由加热装置、煮饭装置和盖体组成,其加热装置、煮饭装置和盖体分别通过转轴连接,使得每部分可分别旋转;提手呈凹槽状,位于盖体上端表面。
如图1所示,壳体呈椭圆形结构,增加电饭煲的美观性;外形可根据不同需求而设定。
如图1、图2所示,加热装置、煮饭装置和盖体分别通过转轴连接,使得每个部分都可向侧边旋转,从而增加电饭煲的层次感。
如图1、图2、图5所示,加热装置位于壳体下端,其上表面设有加热盘,加热盘下端连接着弹簧,从而使得加热盘能与煮饭装置内的内胆紧密接触,增加热量的传递面积;在加热装置内部的变压器连接着加热盘和USB接口,用于将USB接口输入的电压转化为高电压后输入到加热盘;在加热装置的外表面设有USB接口,通过数据线外接电脑和其他带有USB接口的设备。
如图2、图3、图4所示,煮饭装置位于壳体中端,煮饭装置分为外壳与内胆,外壳呈中通结构,其上端呈台阶状,便于放置内胆;内胆的直径小于外壳的直径,内胆采用导热材料制成,内胆用于盛装食物,内胆上端与外壳上端配合套接,将内胆稳定在外壳内,方便内胆的放置及取出。
如图1、图2、图3所示,盖体通过转轴盖合在煮饭装置上端,在盖体与煮饭装置接触位置设有橡胶圈,增加密封性,减少热量的散失,盖体上端外表面设有凹槽状的提手,便于电饭煲的携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智慧;郭雨琦;李田田;吴凯琳;刘炟呈;王喆倩,未经李智慧;郭雨琦;李田田;吴凯琳;刘炟呈;王喆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93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工程管理综合操作台
- 下一篇:RFID安全工器具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