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工位注塑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2404.4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9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军;李煜培;刘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导新模具注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06 | 分类号: | B29C45/06;B29C45/26;B29C45/16;B29C45/4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4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工位 注塑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模具,具体涉及多工位注塑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在市面上的多色注塑成型机多为前模固定,后模配置有多工位转盘,此种注塑成型机仅适用于后模型腔完全相同的多色产品注塑成型,对于前后模型腔均有差异的多色注塑,如夹层注塑成型,则完全无能为力。
国内外普遍采用转盘中心旋转的方式来解决前后模型腔有差异的多色成型,转盘上根据需要设置各个不同的型腔,中心托转的核心是旋转机构的设计,目前最常见的是采用外置旋转机构,然而市面上多为旋转180度的两工位机构,由于多工位旋转机构(至少三工位)比起每工位旋转180度的两工位机构,其定位难度和精度更高,其动作周期更复杂,所以市面上的多工位托转机构较为少见。同时由于外置多工位旋转组件附属组件较多,如外置驱动机构、伺服系统,以至价格偏高、结构复杂且规格较单一,一个旋转机构并不能满足大多数多工位模具的使用。
另外,现有的实现转盘的旋转的旋转机构一般采用齿条联动机构,齿条机构行程有限,因此此种机构特点是往返式运动,凡是大于两工位的,都会存在一个逆转复位过程,此过程将一定程度上延长产品的成型周期,使得个别产品在模内冷却时间不一致,因而存在不一样的体积收缩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工位注塑成型模具,其结构简单可靠,转盘的旋转转向不变,成型周期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多工位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动模中设有沿开、合模方向滑动配合的第一顶针板,第一顶针板的下方为动模的底板,所述底板上枢装有沿开、合模方向可伸缩的中轴机构,该中轴机构具有一可伸出动模的旋转中轴;所述动模的合模面上开有一容纳槽,该容纳槽中容纳有一由旋转中轴带动旋转的转盘,转盘上设有至少一个动模型腔;所述旋转中轴可滑动的套装有一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与一主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经一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其中一个所述动模型腔的正下方设有用于顶出注塑件的顶针机构,所述定模的合模面上设有至少二个与动模型腔匹配的定模型腔,各定模型腔以旋转中轴为中心均匀分布;所述旋转中轴的外周壁固定有至少两个直键,所述从动齿轮的齿轮孔内壁开有供直键对应插入的至少两个键槽。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螺杆和内螺纹套,主动齿轮固定套装于内螺纹套,内螺纹套与螺杆螺纹配合,螺杆的下端固定在第一顶针板上,第一顶针板的下端顶压有一顶棍,该顶棍穿过底板后伸出。
优选地,所述主动齿轮经一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固定套装于内螺纹套,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固定于动模,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固定于内螺纹套外壁。
优选地,所述中轴机构包括第一油缸、联轴器和所述旋转中轴,第一油缸固定于所述底板,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与联轴器的一端固定,联轴器的另一端与旋转中轴的下端固定,旋转中轴的上端固定于转盘的中心。
优选地,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上端设有第一止挡部,所述旋转中轴的下端设有第二止挡部,所述联轴器包括中空壳体及位于该中空壳体内的第一推力滚子轴承、第二推力滚子轴承,第一推力滚子轴承的内圈固定于第二止挡部的下壁,第一推力滚子轴承的外圈固定于第一止挡部的上壁,第一止挡部的下壁固定于中空壳体的底壁,第二推力滚子轴承的内圈固定于第二止挡部的上壁,第二推力滚子轴承的外圈固定于中空壳体的顶壁。
优选地,所述顶针机构包括第二油缸、第二顶针板、顶针和司筒,所述第二油缸固定于动模,第二油缸的活塞杆沿开模方向伸出并固定连接第二顶针板,所述司筒套于顶针外,顶针的下端与第二顶针板弹性连接,顶针的上端朝向其中一个所述动模型腔。
优选地,所述从动齿轮经一第二圆锥滚子轴承固定在动模上,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固定于动模,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固定于从动齿轮的端面。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通过中轴机构的旋转中轴来将转盘从容纳槽中顶出,此时,直键进入键槽,旋转中轴将在从动齿轮的转动带动下联动转动,而从动齿轮将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情况下带动从动齿轮转动,因此转盘上的动模型腔可转动至对准其中一个定模型腔的位置;在中轴机构的带动下,当转盘复位并容纳在容纳槽中进行合模时,旋转中轴缩回,直键从键槽中脱出,此时即使驱动机构仍带动主动齿轮旋转,从动齿轮也将空转,实现转盘沿同一转向连贯旋转,防止反转所带来的延长产品的成型周期,使得个别产品在模内冷却时间不一致,导致存在不一样的体积收缩率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导新模具注塑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导新模具注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24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插排
- 下一篇:一种橡胶密封件模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