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节型注水井测试通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2420.3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5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周炳胜;洪东亚;冯桂荣;马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拉玛依新科澳石油天然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7/02 | 分类号: | E21B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40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节 注水 测试 通井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注水井作业中的井筒维护或清洁辅助工具,尤其是环节型注水井测试通井器。
背景技术
油田生产动态管理需要适时下入仪器测试井下状况,以便调节生产工艺参数。在石油开发生产中,为了补充地下储层能量,提高原油采收率,通常采用注水或注聚合物采工艺。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注入水中含多种化学离子、杂质和微生物,使注水管柱内壁易形成水垢、黏附物,使管径缩小甚至堵塞。井壁附着的水垢及黏附物就会妨碍测试作业,使仪器下入受阻或卡死,严重时只能采用修井作业解卡,从而影响油田生产作业,并产生大量的修井费用。为了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提高测试成功率及效率,测试前需先下入通井工具清洁井筒,然后,再下入测试仪器进行测试作业。虽然,已有多款通井器工具正在使用中,但是,由于油水井下工作状况的复杂和不同,仍然存在较多的作业需要更加有效的工具以解决现实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节型注水井测试通井器,以有针对性的用于清除的注水管柱内的厚度均匀但不大,而且附着力较强的水垢和黏附物,保证测试仪器下井顺畅,保障注水井的正常测试、投捞和生产,避免修井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绳帽、主体、环形台阶和锥体导向头;主体呈圆柱形,其上端有绳帽,主体外壁上有的环形台阶,主体下端有锥形导向头。
尤其是,绳帽与主体螺纹连接,绳帽的上端具有系绳结构或螺旋接头。
尤其是,主体在环形台阶处螺纹连接或卡接。
尤其是,环形台阶外缘突出呈环形齿状。
尤其是,多级环形台阶的外缘直径从锥形导向头向绳帽逐步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以自身重力下坠和多级钢质环节型环状台阶的刮削作用下,以有针对性的用于清除的注水管柱内的厚度均匀但不大,而且附着力较强的水垢和黏 附物,注水管柱内的水垢和黏附物得以清除,不仅可实现普通结垢井的通井,还可用于水垢及黏附物严重的井段,通井质量和效果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济适用。保证测试仪器下井顺畅,保障注水井的正常测试、投捞和生产,避免修井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绳帽1、主体2、环形台阶3、锥体导向头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主体2呈圆柱形,其上端有绳帽1,主体2外壁上有的环形台阶3,主体2下端有锥形导向头4。
本实用新型包括:绳帽1、主体2、环形台阶3和锥体导向头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主体2上端为绳帽1,用以在其上连接录井钢丝;主体2上集成八个均匀分布的环形台阶3,最下端为锥形导向头4。主体采用钢质材料,环形台阶直径略大于测试仪器的最大直径。
前述中,绳帽1与主体2螺纹连接,绳帽1的上端具有系绳结构或螺旋接头。
前述中,主体2在环形台阶3处螺纹连接或卡接。在环形台阶3外缘磨损后,可以通过更换局部截段维护。
前述中,环形台阶3外缘突出呈环形齿状。
前述中,多级环形台阶3的外缘直径从锥形导向头4向绳帽1逐步增大。
本实用新型工具采用多个环形台阶,有效提高通井质量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工具的使用方法为:
1、仪器连接:将录井钢丝从该通井器的绳帽1上端的小孔传入并在钢丝末端打结,使该通井器与录井钢丝牢固连接;
2、下井通井:用试井绞车将该通井器沿注水井的注水管柱内部下井,控制绞车保持通井器匀速下放。通常情况下,一次性下放就可清除结构和黏附物,达到通井目的;水垢及黏附物严重的井段,仪器下放速度会明显减缓甚至停止,此时可通过操作绞车或人工作业往复上提下放通井器,借助工具自身重力惯性和环形台阶的刮削作用,清除水垢及黏附物, 提高通井的质量和效果。应使该通井器通过拟测试的目的井端。
3、上提拆卸:平稳上提该通井器至地面,从绳帽1上端剪短录井钢丝,卸下该通井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拉玛依新科澳石油天然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克拉玛依新科澳石油天然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24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