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低温绝热气瓶内容器承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2532.9 | 申请日: | 2014-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7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胡健;郑永刚;唐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F17C1/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2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低温 绝热 气瓶内 容器 承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式低温绝热容器部件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立式低温绝热气瓶内容器承载结构。
背景技术
在立式低温真空绝热气瓶中,气瓶内容器通过其下部支撑结构连接在外容器上。气瓶内容器下部支撑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承受气瓶内容器与所装载介质的重量以及气瓶整体受外部作用力而产生的冲击载荷;同时又要求尽量小的热量通过气瓶内容器下部支撑结构漏入气瓶内容器,避免因低温介质吸收热量汽化,造成气瓶内容器压力上升,导致所装载介质经排放系统损失。
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普通芯轴和轴套组合支撑结构,但该结构无法满足装配的一致性要求。内容器与外容器套装时,无法保证芯轴和轴套的准确接触长度,也无法保证气瓶内容器下部支撑结构与气瓶外壳下端轴套的对装定位,导致使支撑强度降低,装配困难,漏热量增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卧式低温绝热容器的内部支撑构件,满足支撑强度和减少漏热的要求,同时提高支撑的装配定位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立式低温绝热气瓶内容器承载结构,设置在气瓶的内容器和外壳之间,其特殊之处在于:它包括支撑轴和嵌套在支撑轴外的支撑座,所述支撑轴穿过内容器底部的分子筛安装盘与内容器的下封头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中部设有轴肩,且所述支撑轴轴心线与内容器中心线重合;所述支撑座与外壳的下封头内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座轴心线与外壳中心线重合。
为安装时使支撑轴顺利的套入支撑座,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内壁顶端设有起导向作用的内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轴的底端面设有大锥孔,为了减小支撑轴端面的辐射热。
优选地,所述支撑轴的底部侧面设有外倒角,方便安装时支撑轴更好地套入支撑座。
为了减小支撑座与外壳之间的应力,支撑座通过安装板与外壳的下封头内表面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为圆筒形支撑座。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支撑座的导向和定位作用,实现了立式低温真空绝热气瓶内容器与外壳底部之间的套装与限位,避免了内容器的套装困难,保证了内容器与外壳的顺利套装。支撑轴中部轴肩在内容器与外壳套装时起到轴向定位作用,使得内胆套装尺寸满足要求。支撑轴下端面积较小,减少热量的辐射。提高了立式低温真空绝热气瓶的真空绝热性能。另外,还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立式低温绝热气瓶内容器承载结构在其内容器、外壳套装定位前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R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在其内容器、外壳套装定位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S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图1中支撑轴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图1中支撑座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内容器1,外壳2,支撑轴3,大锥孔3a,轴肩3b,外倒角3c,支撑座4,内倒角4a,安装板5,分子筛安装盘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中所示的立式低温绝热气瓶内容器承载结构,设置在气瓶内容器1和外壳2之间,它包括支撑轴3和嵌套在支撑轴3外的圆筒形支撑座4,支撑轴3穿过分子筛安装盘6与内容器1的下封头外壁固定连接,为方便支撑轴定位,支撑轴3中部还设有轴肩3b,且支撑轴3轴心线与内容器1中心线重合,为减小应力,外壳2的下封头内表面上设置有安装板5,支撑座4固定在安装板5上,且支撑座4轴心线与外壳2中心线重合。所述支撑座4内壁顶端设有起导向作用的内倒角4a,支撑轴3的下端设置有外倒角3c,安装时,可以使支撑轴3顺利地套入支撑座4内。在支撑轴3下端端面设置有大锥孔3a,是为了减小支撑轴3端面的辐射热。
内容器1与外壳2套装定位前,先将内容器1安放在外壳2的筒体和下封头形成的空腔中,支撑轴3在支撑座4的锥倒角4a导向下,支撑轴3嵌套在支撑座4上,当支撑轴3向下移动使其轴肩3b坐落在支撑座4上端面上时,再将外壳2的上封头与其筒体组焊在一起实现内容器1的径向定位。
内容器1与外壳2套装定位时,利用吊具将内容器1及其组件向上提升一定距离,使支撑轴3的轴肩3b与支撑座4的上端面分离,那么通过该结合面的传热就被隔离了,只有微小的热量通过支撑座4的内表面与支撑轴3的外表面接触形成的微小弧面进入内容器1,大大降低了底部支撑构件的漏热。
其中,支撑轴3向上提升的高度是根据内容器1与外壳2的套装长度确定的一个定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外壳2上封头处外部管路的焊接高度需求、以及因内容器1装载低温液体导致其冷缩而需保证的支撑轴3与支撑座4接触的最小距离这两方面因素现场确定,于此不多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25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压缩天然气钢质内胆环向缠绕气瓶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多用途加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