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触点的电触点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2607.3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4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聚星电接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06 | 分类号: | H01H1/06;H01H1/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1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触点,尤其是一种多触点的电触点。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的导电触点都包括动触点和静触点,通常动触点和静触点都采用球面对球面的结构,这样就导致了其接触面积太小,导致通电电流太小,一个导电触点的优异程度,可以从其导电量中反应出来,且由于长时间的电流通过,会导致材料进行热膨胀,即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偏移,即容易出现失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触点的电触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触点的电触点,包括动触点和静触点,静触点设置在下方,静触点的静接触面朝上,动触点设置在静触点上方,动触点的动接触面朝下与静触点的静接触面接触,静触点的静接触面为平面结构,静触点的静接触面的圆周面面外侧设有一圈上挡板,上挡板与静接触面形成一个凹槽,动触点的动接触面为凸圆弧面,动触点的动接触面插入上挡板与静接触面形成的凹槽内。
动触点的动接触面上设有一圈凸圈,凸圈的凸点高度与动接触面中心圆点平行。
凸圈的凸点为圆弧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首先通过静触点面外侧一圈的上挡板,卡住动触点,保证了动触点和静触点相对应的水平位置关系,不会应该热膨胀的原因出现水平位移,然后出现火花,然后在动触点的动接触面上设有一圈凸圈,其凸圈变相增加了静触点和动触点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又不会影响其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触点的电触点,包括动触点1和静触点2,静触点2设置在下方,静触点2的静接触面3朝上,动触点1设置在静触点2上方,动触点1的动接触面4朝下与静触点2的静接触面3接触,静触点2的静接触面3为平面结构,静触点2的静接触面3的圆周面面外侧设有一圈上挡板5,上挡板5与静接触面3形成一个凹槽6,动触点1的动接触面4为凸圆弧面,动触点1的动接触面4插入上挡板5与静接触面3形成的凹槽6内。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进行解释说明:
1)动触点1的动接触面4上设有一圈凸圈7,凸圈7的凸点高度与动接触面4中心圆点平行。
2)凸圈7的凸点为圆弧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首先通过静触点面外侧一圈的上挡板5,卡住动触点1,保证了动触点1和静触点2相对应的水平位置关系,不会应该热膨胀的原因出现水平位移,然后出现火花,然后在动触点1的动接触面4上设有一圈凸圈7,其凸圈7变相增加了静触点2和动触点1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又不会影响其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聚星电接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聚星电接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26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控感测和反馈的装置与方法
- 下一篇:整体式起动电容总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