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搅拌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3569.3 | 申请日: | 2014-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3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兰翠芹;陈超;陈清华;赵维维;苏阳;朱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家智铭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1C11/20 | 分类号: | A21C11/20;A21C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郝亮 |
地址: | 10005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搅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设备部件,具体说是一种搅拌棒。尤指食品加工设备用搅拌棒。所述食品加工设备尤指面条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面条机,如图1、2所示,其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杆(搅拌棒)和螺旋杆71两部分,由电机驱动二者转动,完成和面、面条挤出成型工作。其中,搅拌棒又可分为转动轴31和若干搅拌齿32两部分,所述搅拌齿多采用直齿。
现有的面条机,工作过程通常包括搅拌阶段(和面阶段)和出面阶段。
在搅拌阶段:首先将面粉和适量的水放入面盒(搅拌杯)内,电机带动所述搅拌杆(搅拌棒)和螺旋杆71旋转(正转或反转),使面粉和水充分混合形成面团。此阶段时,所述螺旋杆上的螺纹会向后推动面团,不会带动面团由螺旋杆前方的模头挤出形成面条。
搅拌阶段,直齿和转动轴的连接处留有死角,使得面粉不能充分搅拌均匀,不但影响面条的口感,而且导致和面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工作效率低。
在出面阶段:电机带动所述搅拌杆(搅拌棒)和螺旋杆71向相反方向旋转(反转或正转),所述螺旋杆上的螺纹会向前推动面团,带动面团由螺旋杆前方的模头挤出形成面条。
出面阶段,直齿不能很好的带动面团进入螺旋杆区域,出面的效率不佳。当制作面条所需要的工作完成后,在盛放面粉、容纳搅拌装置的面盒内部还会留有一部分面团不能制成面条,造成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棒,结构简单,搅拌充分无死角,用于制作面条时,面粉利用率高,搅拌速度快,面条挤出顺畅,有效缩短面条加工时间。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搅拌棒,包括搅拌杆和螺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上设有至少两个搅拌齿,所述搅拌齿呈螺旋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沿螺旋杆长度方向设有螺旋刀片9,所述螺旋状的搅拌齿的螺旋方向,与螺旋杆上的螺旋刀片9的螺旋方向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搅拌杆包括:
搅拌轴2,其后端设有驱动机构轴连接轴孔1,其前端设有螺旋杆连接轴孔7,
螺旋状的搅拌齿沿搅拌轴2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螺旋状的搅拌齿呈条形,
搅拌齿的后端通过后支撑条12与搅拌轴2连接,
搅拌齿的前部通过前支撑条13与搅拌轴2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后支撑条12与搅拌轴2垂直连接,所述前支撑条13与搅拌轴2垂直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搅拌齿的前端为搅拌刀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相邻搅拌齿的长度相同或不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每个搅拌齿的后支撑条12的长度相同或不同,
每个搅拌齿的前支撑条13的长度相同或不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搅拌齿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搅拌轴2的长度,
当搅拌齿的长度大于搅拌轴2的长度时,搅拌齿的长度等于或小于搅拌杆和螺旋杆的总长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螺旋杆包括:
螺旋轴10,其后端设有与螺旋杆连接轴孔7适配的搅拌杆连接杆8,其前端设有面条挤压成型构件连接轴孔11,或其前端设有定位凹槽,
沿螺旋轴10长度方向设有螺旋刀片9。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搅拌杆连接杆8至少为三边形,或为十字形、米字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搅拌棒,结构简单,搅拌充分无死角,用于制作面条时,面粉利用率高,搅拌速度快,面条挤出顺畅,有效缩短面条加工时间。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现有搅拌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现有螺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搅拌棒,包括:搅拌杆和螺旋杆,螺旋杆设于搅拌杆前侧,二者插接或卡接或螺纹连接,
所述搅拌杆上设有至少两个搅拌齿,
所述搅拌齿呈螺旋状。
采用螺旋状的搅拌齿,在搅拌和面的过程中,能够短时间内快速达到面、水的均匀混合,搅拌充分、没有死角,和面时间能够减至市场上常见机型的五分之一左右,大大节省时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沿螺旋杆长度方向设有螺旋刀片9,所述螺旋状的搅拌齿的螺旋方向,与螺旋杆上的螺旋刀片9的螺旋方向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家智铭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家智铭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35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压缩机进气阀
- 下一篇:加料阀机构以及应用该加料阀机构的阀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