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长时间无创血浆引流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4430.0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1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高亮;吕潇;杨璐;范天勇;袁久洪;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亮;吕潇;杨璐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A61F5/44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时间 血浆 引流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浆引流管固定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操作便捷、能减轻患者痛苦与不适、无创的血浆引流固定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之后,绝大部分的患者都需要安置管引流或引流条,其目的在于一方面观察术后病人伤口渗出情况,如有大量出血、乳糜漏等异常情况,能对异常情况及时、早期地处理,挽救患者生命,尽可能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另一方面,能对术后创面的渗出、坏死组织、腔隙积液(如腹水、胸水)、胸腔积气(如气胸)等起到引流作用,加快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日。
在短期的外科固定之后,如果患者体内发生异常,如反复腹水、胰瘘等,血浆引流管无法拔除,或对一些本身需要长期带引流的情况,如腹水造瘘、膀胱穿刺造瘘、肾造瘘术后等,传统上在引流口附近缝线、带线、固定引流管。由于引流带线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同时存在引流液的腐蚀作用,一方面患者会长期出现疼痛等不适感,另一方面,固定线会反复脱落、反复固定,在固定的过程中,又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和心理负担,另外,换药固定的程序也较复杂。更重要的是,如果同时合并引流口周围反复渗液的情况,更换辅料更会加重临床医生的负担,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活动及生活质量。
现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造瘘袋主要用于肠造瘘患者,如肠瘘、膀胱根治术后回肠流出道等情况,而针对需长期放置引流管引流的瘘道却存在明显不足。
为了弥补以上血浆引流管存在的不足,减少患者创伤、心理负担,减轻 临床工作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此,如能设计一种无创的血浆引流管固定装置,所述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这正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势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减少患者创伤、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为临床工作提供一种便捷。该固定装置设计薄,质地柔软、舒适,圆形结构美观、固定性稳,在原有造瘘袋基础上加上固定臂,带线固定性方便。。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措施构成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无创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贴片、固定环及造口袋三部分,固定贴片与固定环一体,环内设计固定臂,造口袋与固定环配套设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贴片粘面上设置有能够取下的保护膜,在不使用时将保护膜覆盖在粘面上,使用时只需将保护膜撕掉,暴露胶体,贴于皮肤即可起到固定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环内的固定臂对称设计,可减少固定后引流管的摆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环内的固定臂自带小孔,固定时只需将固定线穿过小孔打结,即可起到固定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环内的固定贴片设计刻度,可根据引流口情况用剪刀调整血浆引流孔大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造口袋可通过其上自带的锁扣与固定环配套相连,锁扣的开关可自由拆卸及安装造口袋,同时打开锁扣时可根据体位变换自由调整造口袋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的整体外形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穿线固定血浆引流管后的效果图;
图3为装上造口袋时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及操作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任何限制。
图1中,固定贴片1在未使用时,其粘面有保护膜,与固定环2紧密相连,固定环材质稍硬,固定贴片材质柔软,固定环内设计四个对称的固定臂3,自带小孔便于穿线,固定贴片中间为引流孔4,其大小可根据创口大小用剪刀修整。
图片2中,血浆引流管5通过丝线6缠绕固定,丝线另一头通过固定臂3的小孔打结固定,其余结构同图一。
图片3中,造口袋9通过其自带的锁扣7与固定环2配套相连,锁扣开关可自由装卸造口袋并调整造口袋防线,造瘘耳状结构8便于着力,造口袋上开关10打开时放掉引流液,其余结构同图1、图2。
本实用新型的短期无创血浆引流固定装置的使用过程及操作步骤:
首先,对于已确定需安置长期引流管而血浆引流管周围未见明显渗漏的患者,换药时引流管(或造瘘管等)5固定到位后,擦干周围皮肤,取出本装置,通过比对、裁剪确定血浆引流孔4的孔径大小,撕掉固定贴片1粘面的保护膜,将血浆引流管穿过引流孔4,将粘面牢实地粘于皮肤表面,适当加压以增加固定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亮;吕潇;杨璐;,未经高亮;吕潇;杨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44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