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型培养皿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5867.6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7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峰;李宏胜;王旭荣;罗金印;李新圃;张世栋;尚立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高玉滨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培养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材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旋转型培养皿架。
背景技术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主要用于微生物的接种、划线、分离、鉴定等试验。在上述试验过程中,接种细菌的培养皿经温箱培养后,为了观察菌落形态的变化或短时间的保存细菌,不能立即进行灭活处理,通常会在冷藏条件下放置5-10天;此外,一些需要预先制备的琼脂平板培养基,往往需要冷藏存放,以便后续试验的顺利进行。现有的可旋转培养皿架体积笨重,占用空间大,放置培养皿的托盘旋转不受任何限制,同时架体顶端将培养皿暴露在外,移动过程中极易造成培养皿的破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多数实验室一般将培养皿装裹于纸盒、塑料盒或塑料袋中放置于-4℃条件下,以达到安全存放的目的,这样会造成工作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去查找及取放培养皿,费时费力,同时盒子会占据较大空间;有些工作者则直接将多个直接培养皿叠放在一起,使得培养皿极易损坏,污染环境且危害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旋转型培养皿架,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解决培养皿占用空间、不易取用、易损易碎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商业应用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型培养皿架,包括底座、固定支柱、转轴支柱、连接杆、托盘、卡钩和顶盖,
所述顶盖位于所述底座正上方,所述固定支柱和所述转轴支柱分别位于两侧顶端连接所述顶盖、底端连接所述底座,
所述托盘有多个、在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之间竖向分布,
所述托盘为槽体、一端与所述卡钩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所述卡钩与所述固定支柱卡合,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转动支柱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卡钩为S形,靠近所述托盘一侧的弯折处与所述固定支柱配合。
进一步地,在所述转轴支柱上竖向均匀分布有个数与所述托盘数量相对应的环形凸起。
进一步地,在所述顶盖顶部安装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型培养皿架,全部使用耐高温耐高压的透明聚乙烯材料,便于培养皿的灭菌和查找工作;S形卡钩将托盘固定于固定支柱上,移动培养皿架的过程中放置其中的培养皿不会摆动移动;底座和顶盖将放置培养皿的托盘包裹起来,转移培养皿架时不易损坏培养皿;此外,培养皿架的整体外观完全根据培养皿的形状所设计,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安全存放较多的培养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旋转型培养皿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旋转型培养皿架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旋转型培养皿架,包括圆盘形的底座1、固定支柱22、转轴支柱21、连接杆4、托盘5、卡钩6和圆盘形的顶盖7,
顶盖7位于底座1正上方,固定支柱22和转轴支柱21分别位于两侧、顶端连接顶盖7、底端连接底座1,
托盘5有多个、在顶盖7与底座1之间竖向分布,托盘5的个数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定不同个数5至10个均可,例如8个、9个或10个等等,本实施例中设定包括10个托盘5。
托盘5为槽体、一端与卡钩6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4连接,
卡钩6与固定支柱22卡合,连接杆4与转动支柱滑动配合。
卡钩6为S形,靠近托盘5一侧的弯折处与固定支柱22配合。
连接杆4为等腰梯形,较宽一端与托盘5连接,较窄一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旋转环3,旋转环3套在转轴支柱21上以实现托盘5绕转轴支柱21转动。
在转轴支柱21上竖向均匀分布有个数与托盘5数量相对应的环形凸起,连接杆4套在转轴支柱21上时,环形凸起对连接杆4进行限位,避免连接杆4以及托盘5转出时向下移动。
在顶盖7顶部安装有提手8,提手8两端分别固定在穿过顶盖的固定支柱22和转轴支柱21的顶端上。
本实用新型选用耐高温耐高压的透明材料制成。具体尺寸可根据具体情况或培养皿的尺寸具体设定。具体如下:
底座1的尺寸可以为:内径为8-15cm,厚度为0.1-0.3cm,本实施例中内径和厚度分别取12.5cm和0.1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58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数字码盘自动读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电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