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型钢轧制切头自动调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5996.5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1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武;徐景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桂武 |
主分类号: | B21B37/16 | 分类号: | B21B37/16;B21B37/58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3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轧制 自动 调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钢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型钢轧制切头自动调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钢材以定尺为成材率,其余切头部分及散尺部分均为废品。为了控制废品的出现,厂家一般采用坯料计量及理重长度控制和人为控制措施,尽管如此,还会出现大量废品,出现废品的因素有:轧制过程中,由于没有自动检测控制设备,无法控制坯料的烧损、坯料的规格大小、密度的不等、出炉温度、轧制规律、轧钢设备,进而造成废品出现,加大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调整系统、检测系统,可极大降低生产成本的型钢轧制切头自动调整系统。
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型钢轧制切头自动调整系统,包括轧机系统,所述的轧机系统包括轧机和连轧机,所述轧机通过万向连接轴与联合减速机连接,联合减速机与电机连接,轧机轧制的托头钢料通过传输系统送入连轧机,其结构要点是:
a.所述的联合减速机上安装编码器,该编码器与PLC控制柜线连接,所述的轧机出口安装有热检测仪,热检测仪与编码器信号连接,与PLC控制柜线连接;
b.所述的连轧机设置有液压传动系统,液压传动系统主要由锁紧油缸、液压油缸组成,液压油缸一端与液压站连通,另一端与调整斜铁连接,调整斜铁位于连轧机轧辊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的轧机出口安装有三台热检测仪。
进一步,所述的编码器为ZSP5208-001G-1000BZ3-5-24F。
进一步,所述的PLC控制柜为SMS6011-CB-005。
进一步,所述的热检测仪为BHCK9163-30。
进一步,所述的调整斜铁是斜面结构的铁板。
进一步,所述的锁紧油缸与连轧机上的主调整机构相配合,位于连轧机主调整机构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的连轧机上主调整机构为蜗轮蜗杆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的丝杠与锁紧油缸配合动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系统设置了自动检测、自动调整系统, PLC通过编码器的脉冲数值及输入的轧辊直径计算出托头钢料的长度,根据轧制成品长度倍尺后确认切头的合适长度后,按每段比值的计算数据来命令执行,油缸带动调整斜铁进行轧辊的辊缝间隙调整,改变连轧机轧辊之间线速度,使之形成轧制中产生微拉或微堆的轧制,对成品厚度及大小进行微调整,将人为控制变成了自动控制,运行安全可靠。其显著的技术效果还在于:本实用新型不受品种影响,可人为控制使用,解决了型钢轧制中的出现±2米范围内切头及长散尺的出现问题,提高了定尺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用本实用新型,生产厂家不需要改动设备,系统设备安装快、见效快。确认切头长度后可实现自动调整,克服了人为调整的缺陷,使该废的切头及长散尺均在倍尺上成为定尺而不影响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控制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电机1,编码器2,PLC控制柜3,联合减速机4,万向连接轴5,轧机6,托头钢料7,热检测仪8,连轧机9,调整斜铁10,油缸11,液压站12,锁紧油缸13,主调整机构14,连轧机轧辊15,热检测仪16、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型钢轧制切头自动调整系统,其设计思想是:克服现有技术人为控制调整的弊端,在轧机上加装编码器、热检测仪,编码器及液压系统。热检测仪与PLC控制柜连接,用数字信号检测托头钢料的具体情况,并把托头钢料的信息传递给连轧机,通过液压传动系统进行微调。
具体结构见附图1,附图2。
本实用新型由轧机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调整系统液压系统等组成。轧机系统由开坯轧机和粗与精连轧机组成,简称轧机6和连轧机9。见图1,轧机6的输入端与万向连接轴5连接,万向连接轴5与联合减速机4连接,联合减速机4与电机1连接,轧机6轧制的托头钢料7通过传输系统送入连轧机9。
为了实现自动控制检测,联合减速机4上安装编码器2,编码器2为ZSP5208-001G-1000BZ3-5-24F。见图2,编码器2与PLC控制柜3线连接,接收PLC控制柜3进行编码。PLC控制柜3为SMS6011-CB-0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桂武,未经杨桂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59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泵底座
- 下一篇:拖轮尾排式排气管防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