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皮石斛栽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6286.4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7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杨一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一帆 |
主分类号: | A01G31/06 | 分类号: | A01G3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皮 石斛 栽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栽培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栽培方便的铁皮石斛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广泛栽培,尤以观赏性也好,因此受到很多种植户、花友的追捧。 在石斛日渐被人们所熟知并接受的今天,人工石斛种植技术已经逐步向大规模行业性发展。石斛喜欢温暖阴湿的环境,对场地的光照、温湿度和通风等自然因素有极高的要求。目前,很多人工种植很多达不到该条件,因此铁皮石斛的产量也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设计一个合适的铁皮石斛栽培装置,使种植条件尽量接近它自然野生环境,成为铁皮石斛栽培的重要途径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栽培方便的铁皮石斛栽培装置。
所述的一种铁皮石斛栽培装置,包括空心圆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圆柱管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辅助栽培盘、栽培盘及底座,空心圆柱管顶部管内设置储存营养液的营养液瓶,空心圆柱管管壁上间隔设置一组营养液出口,所述的营养液出口位于栽培盘及底座的上方,辅助栽培盘上设置营养液输送泵,营养液瓶、营养液输送泵及营养液出口依次通过软管连接,所述的辅助栽培盘、栽培盘下表面分别设置发光二极管。
所述的一种铁皮石斛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盘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两个栽培盘之间的间距为50-60厘米。
所述的一种铁皮石斛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营养液瓶与营养液输送泵的进液口通过软管连接,营养液输送泵的出液口与营养液出口通过软管连接,所述的辅助栽培盘内设置空腔,软管设置在空心圆柱管及辅助栽培盘空腔内。
所述的一种铁皮石斛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包括紫红色发光二极管及蓝色发光二极管,紫红色发光二极管及蓝色发光二极管交替设置在辅助栽培盘及栽培盘下表面。
所述的一种铁皮石斛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盘及底座上均设有温湿度测量仪。
上述的一种铁皮石斛栽培装置,包括空心圆柱管,空心圆柱管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辅助栽培盘、栽培盘及底座,空心圆柱管顶部管内设置储存营养液的营养液瓶,空心圆柱管管壁上间隔设置一组营养液出口,营养液出口位于栽培盘及底座的上方,辅助栽培盘上设置营养液输送泵,营养液瓶、营养液输送泵及营养液出口依次通过软管连接,所述的辅助栽培盘、栽培盘下表面分别设置发光二极管。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通过发光二极管调节光照条件、光照强度及温度,满足其光照需求,将营养液瓶设置在空心圆柱管顶部,由软管与营养液出口连接,再通过营养液输送泵将营养液瓶内的营养液输送给栽培盘,满足湿度要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栽培方便,而且能根据实际需要对温湿度、光照条件等进行调节,达到适于铁皮石斛栽培的条件,不但生长快、产量高,而且其药物成分积累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营养液瓶,2-营养液输送泵,3-辅助栽培盘,4-温湿度测量仪,5-栽培盘,6-底座,7-空心圆柱管, 8-营养液出口,9-发光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铁皮石斛栽培装置,包括空心圆柱管7,所述的空心圆柱管7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辅助栽培盘3、栽培盘5及底座6,所述的辅助栽培盘3内部设置空腔,辅助栽培盘3上设置营养液输送泵2,辅助栽培盘3下表面设置发光二极管9,底座6上表面也作用栽培盘使用,所述的空心圆柱管7顶部管内设置储存营养液的营养液瓶1,空心圆柱管7管壁上间隔设置一组营养液出口8,所述的营养液出口8位于栽培盘5及底座6的上方,用于给相应的栽培盘5及底座6上的铁皮石斛输送营养液,所述的营养液瓶1与营养液输送泵2的进口通过软管连接,营养液输送泵2的出口与营养液出口8通过软管连接,为了美观,软管设置在空心圆柱管7的空心内及辅助栽培盘3的空腔内,所述的辅助栽培盘3、栽培盘5下表面分别设置发光二极管9,用于给相应的栽培盘进行光照。
本实用新型的栽培盘5为两个或两个以上,5相邻两个栽培盘5之间的间距为50-60厘米,优选为55厘米,所述的营养液出口8分别设置在栽培盘5及底座6的的上方,与栽培盘5及底座6的垂直距离分别为15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一帆,未经杨一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62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低VOC无纺布复膜的汽车顶蓬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复合型抑菌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