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不粘底煮食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6899.8 | 申请日: | 2014-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3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焯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焯洪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A47J36/24;A47J36/32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 44216 | 代理人: | 刘卉 |
地址: | 51145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不粘底煮食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智能不粘底煮食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汤粥桶等煮食桶,通常是由桶体、设置在桶体上端的桶盖及设置在桶体底部的蒸汽发生器组成,其中蒸汽发生器内设置有水压过低和停水保护装置,当遇到厨房多人用水令水压过低或中途停水时,煮食桶就会停止工作。但是,如果需要煮食桶重新回复工作,则需要人为再按启动键来启动,这样就需要有人随时看管才能确保煮食任务的顺利进行,如果一但没有留意就会担误了任务,因此现有的煮食桶在使用上存在着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无需人看管就能自动完成煮食任务,且使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智能不粘底煮食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不粘底煮食桶,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顶面上用于承装食物的上端开口的桶体和盖置在桶体上端开口处的桶盖,其特点是所述桶体的底面上设置有通过智能微电脑控制器控制的当通入的水压过低或中途停水就会自动暂停工作并等回复供水或水压加升时又会自动从暂停工作的那一刻起开始工作的电热蒸汽发生器。
其中,上述电热蒸汽发生器包括固定在桶体的底面上且位于底座内的蒸汽箱、设置在蒸汽箱内的电加热管和固定在桶体的底面上用于将蒸汽箱内产生的蒸汽由桶体的底部通入桶体内的蒸汽阀,且所述蒸汽箱上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连接有与智能微电脑控制器电连接的常开式水压开关,所述出水管上连接有手动阀门。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能够真正做到全自动工作,达到无需人看管和节能环保的目的,上述电加热管设置有三支,所述三支电加热管分别与智能微电脑控制器电连接并通过智能微电脑控制器单独控制工作,且进一步的,为了使三支电加热管能够方便地实现分级控制,以方便地实现加热时间的准确控制且能达到更加节约能源的目的,所述三支电加热管的其中两支各自通过智能微电脑控制器内的一个定时控制器控制工作时间,剩下的一支经温控开关与智能微电脑控制器电连接并通过该温控开关控制工作。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可靠,上述电热蒸汽发生器内设置有与智能微电脑控制器电连接的气压超压保护装置;且上述电热蒸汽发生器上通过出气管连接有气压压力安全阀,所述气压压力安全阀固定在底座的外侧面上并与智能微电脑控制器电连接。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方便,上述桶体的底部连通有清洗物排出管,所述清洗物排出管上连接有手动开关。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智能微电脑控制器控制的电热蒸汽发生器,当通入的水压过低或中途停水时,该电热蒸汽发生器就会自动暂停工作并等回复供水或水压加升时又会自动从暂停工作的那一刻起重新开始工作,而无需人工重新启动,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在电热蒸汽发生器内设置有的三支分别通过智能微电脑控制器单独控制的电加热管,且三支电加热管的其中两支还各自通过智能微电脑控制器内的一个定时控制器控制工作时间,这样,当桶内的食物沸腾时就变成两支电加热管工作,两支电加热管再煲一段时间后,又变成一支电加热管工作,一支电加热管再煲一段时间就完成煮食的任务,从而真正做到无需人看管和节能环保的目的,令用户安枕无休,而且通过分级加热,能够有效地避免食物粘桶底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底板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掉桶盖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焯洪,未经陈焯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68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