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油管外压挤毁强度检测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7687.1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8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史交齐;杨析;张锲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三维应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油 压挤 强度 检测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钻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石油管外压挤毁强度检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油天然气开发过程中,为了保证套管、油管在井下不被外压挤毁,保证埋地油气输送管线管不被土壤围压或地面行走车辆压坏,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外压挤毁试验。目前采用的外压挤毁试验设备在相关标准中有描述,很多检测结构根据标准要求设计了试验设备,对石油管进行外压挤毁试验。但目前所用的外压挤毁试验装置不能完全满足试验要求。比如试验过程中石油管轴向仍有位移或压力的约束,试验结果比实际强度有所提高,有时可导致对石油管抗外压挤毁强度的判断出现错误。而且现在用的外压挤毁试验装备安装试样的过程复杂,需要3~5人4个多小时才可完成一根试样的试验,效率低下,带来成本高昂,不利于减少生产厂或用户的质量控制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油管外压挤毁强度检测试验装置,克服现有装备安装过程复杂,效率较低,成本很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油管外压挤毁强度检测试验装置,包括“U”形外压腔本体,外压腔本体上方设置外压腔密封堵头,外压腔密封堵头与外压腔本体底端及侧壁围成密封空腔,密封空腔内轴向设置有试样,所述外压腔密封堵头与试样的上密封堵头与为一体结构,试样的上密封堵头及下密封堵头与试样的端部接口处分别具有间隙,间隙内具有可密封的填充物,间隙外部设置有耐水层。
所述间隙的高度为5-20mm,填充物为麻丝,所述耐水层为耐水胶带,在麻丝与耐水胶带之间绕有1mm厚度的硬铝板条,其宽度不小于所述间隙宽度加上20mm。
所述试样的下密封堵头与外压腔本体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0~20cm。
所述外压腔密封堵头的下部边缘为弧形密封面,弧形密封面上方设置有弹性橡胶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外压腔体竖直放置,包括试样在内的试验用配件都可以吊装,减轻了人力需求,1个人1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1次试验,加快了试验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外压腔体密封堵头与试样上密封堵头实现了一体化结构,节约了材料,减少了安装工作量;
3.本实用新型的试样与上、下密封堵头之间留有充分的间隙,保证试样在受到外压作用后试样伸长有自由空间,不会与相应的堵头之间有力的作用,实现轴向无任何约束的纯外压挤毁试验的要求;
4.本实用新型的外压腔密封堵头的弧形密封面上方设置有弹性橡胶密封圈,可以进一步增加外压实验时的压力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上密封堵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压腔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外压腔密封堵头结构示意图。
图5为间隙处的结构示意图。
1.外压腔本体;2.下密封堵头;3.间隙;4. 耐水层;5.试样;6.外压腔密封堵头;7.压紧螺柱;8.增压或降压通道;9. 清洗孔;10.上密封堵头;11. 弹性橡胶密封圈;12.硬铝板条;13.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一种石油管外压挤毁强度检测试验装置,包括“U”形外压腔本体1,外压腔本体1上方设置外压腔密封堵头6,外压腔密封堵头6与外压腔本体1底端及侧壁围成密封空腔,密封空腔内轴向设置有试样5,所述外压腔密封堵头6与试样5的上密封堵头10与为一体结构,试样5的上密封堵头10及下密封堵头2与试样5的端部接口处分别具有间隙3,间隙3内具有可密封的填充物,间隙3外部设置有耐水层4。
上述间隙3的高度为5-20mm,填充物为麻丝,耐水层4为耐水胶带,在麻丝与耐水胶带之间绕有1mm厚度的硬铝板条12,其宽度不小于所述间隙3宽度加上20mm。
试样5的下密封堵头2与外压腔本体1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0~20cm。
外压腔密封堵头6的下部边缘为弧形密封面,弧形密封面上方设置有弹性橡胶密封圈11。
临近上密封堵头10的外压腔本体1上设置有增压或降压通道8,与增压或降压通道8同侧的外压腔本体1下部设置有清洗孔9。
安装时,把试样5先与下密封堵头2、后与上密封堵头10安装到一起,留有合适的间隙3,在上、下密封堵头与试样5的端部接口处的间隙3内放上松散麻丝,然后把外压腔密封堵头6吊起,与其一体结构的试样5的上密封堵头10也随之吊起,起吊整个试样5,轻轻放入到外压腔本体1内,使得外压腔密封堵头6下部弧形密封面(图3所示)与外压腔本体1的密封区域(图2所示)接触。安装好的试样5总长度要小于外压腔本体1内部长度,保证试样5下端还有10~20cm的空间;外压腔本体1的上部内壁具有与螺纹封堵压紧螺柱7配合的螺纹13,最后就把螺纹封堵压紧螺柱7旋入其上部的螺纹13,直至螺纹封堵压紧螺柱7下端与外压腔密封堵头10上端压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三维应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三维应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76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料流动性检测仪
- 下一篇:一种抗冲击过载能力强的电气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