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Type A型的USB插座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8000.6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1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许志清;胡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 | 分类号: | H01R13/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ype usb 插座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Type A型的USB的插座连接器,尤其涉及插座连接器内的舌板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业界通用的USB包括Type A型的,其包括屏蔽壳体、收容于屏蔽壳内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舌板,而舌板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及连接上、下表面的前端面,所述前端面与上表面的连接处设有一倾斜的倒角,这样的倒角容易使得对接连接器反向插入时,下压舌板,使得对接连接器强行插入,从而弄坏插座连接器。
所以,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新的插座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Type A型的USB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的舌板可防止对接连接器的误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Type A 型的USB插座连接器,其可与USB的插头连接器配合,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屏蔽壳体、基座及自基座向前延伸与插头连接器配合的舌板,所述舌板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及连接上表面和下表面前端面,所述前端面与上表面垂直,且前端面与上表面的相邻处形成一直角。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舌板的前端面和上表面处没有倒角而是形成一直角,这样有效的防止了对接连接器的反向误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Type A型的USB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USB插座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另一个角度的分解图。
图4是USB插座连接器的舌板的立体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4所示,是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堆叠式插座连接器100,其设有Type A型的USB插座连接器。所述堆叠式插座连接器100包括屏蔽外壳10、收容于屏蔽外壳10内的绝缘本体20,所述绝缘本体20包括收容RJ45的第一端口21及位于第一端口21下方的两个第二端口22,绝缘本体20自第二端口22向后延伸设有一收容腔26,所述Type A型的USB插座连接器的屏蔽壳体收容于收容腔26内,所述第二端口22与USB插头连接器对接。
堆叠式插座连接器100还包括安装在屏蔽外壳10内的基座30、垂直间隔安装在基座30上的舌板31及若干第一转接端子32,所述第一转接端子32的一端与舌板31相连,另一端与外电路板相连。所述舌板31水平向前延伸分别收容于两个第二端口22内。所述堆叠式插座连接器100还包括一内电路板40、安装在内电路板40一侧延伸入第一端口21的导电端子41、安装于内电路板40另一侧的磁性线圈42、载体43、第二转接端子44,所述第二转接端子44固持于载体43内,所述第二转接端子44的一端安装于内电路板40上另一端安装于外电路板上。所述绝缘本体20的第一端口21的上方设有两开孔23,所述堆叠式插座连接器100还包括LED灯50,所述LED灯50自前向后插入开孔23内。
舌板31包括上表面310、下表面311及连接上表面310和下表面311的前端面312,所述绝缘本体20自第二端口22向后延伸设有顶壁23、底壁24及连接顶壁23和底壁24的两侧壁25,所述顶壁23、底壁24和两侧壁25形成一收容插头连接器的收容腔26,所述舌板31的上表面310离顶壁23的距离小于舌板31的下表面311离底壁24的距离,这样使得插头连接器反插时不易插入。所述前端面312与上表面310垂直,且前端面312与上表面310的相邻处形成一直角,这样有效的防止了对接连接器插入时导致正反误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80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