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抛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8022.2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1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栢璋;李进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浦长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33/00 | 分类号: | A01D33/00;A01D2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刘辉;廉红果 |
地址: | 363200 福建省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花生 联合 收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生联合收获机,具体是一种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抛苗装置。
背景技术
花生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花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花生的收获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现代化机械来代替人工作业,但是目前有不少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抛苗装置结构设计较复杂,且在作业过程中会产生花生秧苗堵塞现象,易缠绕花生秧苗,运行不够安全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抛苗工作效率高的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抛苗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抛苗装置,包括
一对齿型输送链条,所述一对齿型输送链条之间形成花生秧苗的夹持输送通道;
一条甩秧链条,所述甩秧链条设置在所述夹持输送通道的一侧,且并排位于其中一边的齿型输送链条的下方;
一花生秧苗导向架,所述花生秧苗导向架的前部分连接在机架上,后部分斜跨过所述夹持输送通道与所述甩秧链条相对,其包括相连接的上支杆和下支杆,所述上支杆位于所述齿型输送链条的上方,其尾端为一自由端,所述下支杆与所述甩秧链条相对。
所述花生秧苗导向架的下支杆通过弹性装置连接在机架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安全可靠,花生秧苗不易缠绕和堵塞,排秧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与图2所示,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抛苗装置,包括一对相配合的齿型输送链条、一条甩秧链条2和花生秧苗导向架3,两齿型输送链条之间形成花生秧苗的夹持输送通道,在图1的侧面示意图中,只示出其中一边的齿型输送链条1,甩秧链条2设置在夹持输送通道的一侧,且并排位于其中一边的齿型输送链条1的下方;
花生秧苗导向架3的前部分固定在机架上,后部分斜跨过夹持输送通道与甩秧链条2相对,见图2,花生秧苗导向架3包括相连接的上支杆31和下支杆32,上支杆31位于齿型输送链条1的上方,其尾端为一自由端,下支杆32与甩秧链条2相对,且下支杆32通过弹性装置4连接在机架上。
脱果后的花生秧苗在花生秧苗导向架3的导向作用下从夹持输送通道进入甩秧链条2与下支杆32之间的通道5,花生秧苗卡在甩秧链条2上并随着甩秧链条2的转动而往后方输送,在后方的分离处花生秧苗下落。由于花生秧苗导向架3是通过弹性装置4连接在机架上,因此下支杆32与甩秧链条2之间对花生秧苗产生弹性夹持,使得花生秧苗不易折断,并且花生秧苗输送阻力小,不易产生排秧堵塞,在排秧中花生秧苗也不会倒伏,适应性强,工作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浦长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漳浦长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80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木薯收获机的土薯自动抖动分离装置
- 下一篇:红枣中耕全耕层施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