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压伤口治疗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8903.4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9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梁洪岐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韦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唐清凯 |
地址: | 2153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伤口 治疗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促进伤口愈合的负压伤口治疗设备。
背景技术
负压伤口治疗(NPWT)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的创伤治疗技术,其主要通过较低的负压(一般-55mmHg到175mmHg)来促进创伤面愈合。当负压吸引作用于细胞膜,并使细胞膜产生扩张、扭曲时,细胞会随即传导“细胞膜的损伤”信号给细胞核,从而使细胞核分泌出大量的前愈合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增殖因子,来刺激创伤面的组织产生更多的新生血管,并加速创伤面的愈合。
针对上述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各国已经陆续研制出相应的大型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及便携式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其中,便携式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按压其操作面板的按键,为了便于患者和医护人员使用,面板和按键常常设置在面向用户的侧面。这种便携式的负压伤口治疗设备由于体积小、质量轻,常常没有足够的稳定性。当操作者的按压力量过大时,负压设备很可能会倾倒。另外,由于患者伤口的部位可能离治疗设备较远,操作者无法一边查看或者诊治伤口一边操作负压伤口治疗设备。从而导致设备操作不便。此外,传统的操作方式,在操作者直接使用负压伤口治疗设备时,还会带来更多使伤口受到重复性污染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负压伤口治疗设备。
一种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包括主体设备及设于所述主体设备外部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有线和/或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主体设备连接;所述主体设备包括能够产生负压的负压源及接收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负压源工作的负压伤口治疗模块,所述负压源与所述负压伤口治疗模块耦合;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向所述负压伤口治疗模块发送控制信号的控制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伤口治疗模块包括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并为所述负压源提供控制信号的处理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用于识别并验证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控制信号的第一识别模块及与所述第一识别模块连接用于对上述控制信号进行解码并确认能否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握手信号的第一解码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设备进行控制操作的输入单元及与所述输入单元连接用于将获取到的用户操作转化为模拟/数字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负压伤口治疗模块的发送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包括用于识别并验证所述负压伤口治疗模块发送的控制信号的第二识别模块及与所述第二识别模块连接用于对上述控制信号进行解码并确认能否向所述负压伤口治疗模块发送握手信号的第二解码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设备为机械按键、虚拟按键、触摸屏及语音输入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设备上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连接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连接方式包括蓝牙配对、红外遥控、WiFi网络及电信通信网络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用于实现检测所述主体设备运行参数及工作状态的显示屏幕和语音提示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在主体设备上外接控制器,通过外接控制器来控制主体设备的运行,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操作者直接操作主体设备所产生的外力对主体设备的影响,并实现对主体设备的远距离操作,从而能够降低伤口污染风险,使用便利且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负压伤口治疗设备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2为负压伤口治疗设备的模块功能示意图;
图3为负压伤口治疗设备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为负压伤口治疗模块接收并执行控制信号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控制模块与负压伤口治疗模块之间的信息验证的第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6为控制模块与负压伤口治疗模块之间的信息验证的第二种方法流程图。
其中,具体元件对应编号列表如下:
100、负压伤口治疗设备 110、主体设备
111、负压源 112、接口单元
113、负压伤口治疗模块 114、检测单元
115、处理单元 120、控制器
121、控制模块 122、输入单元
123、发送单元 200、连接管
300、伤口套件 400、集液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韦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韦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89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