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套铣打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9427.8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2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郑晨;富玉海;齐颜平;刘英杰;权恒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1/18 | 分类号: | E21B31/18;E21B2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顕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套铣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开发方案的不断调整和实施,油、气、水井井身状况逐渐变差。同时,由于生产工艺的不断更新,生产工艺管柱结构也日益复杂多样。这些因素使得油、气、水井落物情况日趋复杂,打捞难度越来越大,而目前的打捞工具相对于复杂的落物,日渐凸显技术瓶颈,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打捞作业施工周期,生产经营效益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大修施工过程中,针对鱼顶严重破损、落鱼扭曲S弯变形、双鱼头等复杂落物没有成熟的工艺及打捞工具,只能套磨铣与打捞交替进行,打捞成功率低且卡钻风险大。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打捞装置,能够很好地解决针对鱼顶严重破损、落鱼扭曲S弯变形、双鱼头等复杂落物的打捞问题,提高打捞的成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打捞装置,能够很好地解决针对鱼顶严重破损、落鱼扭曲S弯变形、双鱼头等复杂落物的打捞问题,提高打捞的成功率。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套铣打捞装置,包括一筒体和安装在所述筒体的上端的上接头,所述筒体内壁上车有打捞螺纹,所述筒体的下端加工有磨铣齿,用于在打捞落鱼时对落鱼顶部进行修整。
其中,所述磨铣齿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在所述筒体的下端沿周向均匀分布,磨铣效果更佳更均匀。
具体而言,该套铣打捞装置在筒体下端面加工磨铣齿,铺焊合金,筒体内车打捞螺纹,通过磨铣齿套磨修整鱼顶,将落鱼引入筒体后造扣打捞,能够有效提高鱼顶严重变形等复杂管类落物的打捞成功率,不必交替进行磨铣与打捞,有效地缩短了打捞作业的平均周期,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铣打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套铣打捞装置,包括一筒体2和安装在所述筒体2的上端的上接头1,所述筒体2内壁上车有打捞螺纹3,所述筒体2的下端加工有磨铣齿4,用于在打捞落鱼时对落鱼顶部进行修整。
其中,所述磨铣齿4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在所述筒体2的下端沿周向均匀分布,磨铣效果更佳更均匀。
具体而言,筒体2上端通过上接头1安装到钻杆上,筒体2下端面加工磨铣齿4,铺焊合金,筒体内车打捞螺纹3,通过磨铣齿4套磨修整鱼顶,将落鱼引入筒体2后造扣打捞,能够有效提高鱼顶严重变形等复杂管类落物的打捞成功率,不必磨铣与打捞交替进行,有效地缩短了打捞作业的平均周期,提高了效率。
具体作业方式为,下入该套铣打捞装置至鱼顶以上1-2m时,缓慢下放,同时开泵循环修井液,启动转盘,以20-30r/min的速度边转动边下放,遇阻后,加压0-5kN,提高转速至40-70r/min;记录深度及磨铣进尺,确定落鱼已引入筒体后,停转盘,加压20-30kN,启动转盘,边旋转边缓慢下放,视钻具情况造扣10-20圈后,释放扭矩,上提钻具完成打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指导思想之内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种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94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效井口密封装置
- 下一篇:新型井底落物与沉砂清理打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