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程机械用闭锁式液力变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1750.9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2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卜正锋;张溥;王宏卫;崔凯;刘秋香;刘莲;张宝华;支军;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1/22 | 分类号: | F16H41/22;F16H41/2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张倩 |
地址: | 710077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机械 闭锁 式液力变矩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闭锁式液力变矩器,它主要用于工程机械车辆。
背景技术
液力变矩器是工程机械传动系统中的一个核心部件,安装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利用液体的流动将发动机扭矩平稳地传递到变速箱,能够有效衰减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的扭振和动负荷,使装有该元件的工程机械车辆具有良好的起动性、平稳性和对外载荷的自动适应性。对延长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使用寿命显著,使车辆获得良好的低速性能,提高对各种复杂路面的通过能力。现有的三元件向心涡轮式液力变矩器包括涡轮、导轮和泵轮,其高效范围很窄,在低速和高速区的效率很低,使车辆燃油消耗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三元件向心涡轮式液力变矩器效率低、车辆燃油消耗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用闭锁式液力变矩器。为了提高工程车辆燃油效率和动力性,通过对液力变矩器叶栅合理设计,优化与发动机的匹配,获得良好的动力性。同时增加闭锁离合器元件,在液力变矩器低速和高速工况时,闭锁离合器工作,将发动机能量通过闭锁离合器直接传递到涡轮,减少能量损失,提高燃油效率。并增加闭锁减振机构,以利降低振动、噪音及对变速箱的冲击。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工程机械用闭锁式液力变矩器,包括罩轮组件、涡轮组件、泵轮组件以及导轮组件;
所述罩轮组件包括罩轮毂21、罩轮壳22;所述涡轮组件包括涡轮毂72、涡轮体71;所述泵轮组件包括泵轮毂91、泵轮体92;所述导轮组件包括导轮体81和外座圈82;
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罩轮组件、涡轮以及涡轮毂所形成的罩涡工作腔中的离合器组件和活塞组件;
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减振器10、摩擦片5、盘毂13以及挡板6;
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3、第一密封组件1以及第二密封组件4;
所述挡板6固定在罩轮壳22上,所述盘毂13的一端通过花键与涡轮毂连接,所述盘毂13的另一端与减振器10接触,所述摩擦片5固定在减振器上,摩擦片5能够与挡板6和活塞接触;
所述活塞包括圆环本体31和设置在圆环上的限位挡块32,所述圆环本体的内表面通过第一密封组件1与罩轮毂接触,所述圆环本体的外表面通过第二密封组件4与罩轮壳22接触,所述罩轮壳内壁上设置有花键15,所述限位挡块32沿罩轮壳内壁上的花键11导向运动能够作用在摩擦片5上。
上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相互接触的第一密封圈11和第一表面环12以及设置在圆环本体内表面上的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表面环与罩轮毂之间形成密封面,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第一密封槽内。
上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相互接触的第二密封圈41和第二表面环42以及设置圆环本体外表面上的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表面环与罩轮壳22之间形成密封面,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在第二密封槽内。
液力变矩器循环圆直径φD为340±4mm;
各工作轮中间流线的平均进、出口半径:
泵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B1=97.4±2mm;
泵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B1=158.5±2mm;
涡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T1=158.5±2mm;
涡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T2=97.4±2mm;
导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D1=91±2mm;
导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D2=91±2mm;
各工作轮叶片中间流线的进、出口角为:
泵轮叶片进口角βB1=95°~100°;
泵轮叶片出口角βB2=103°~108°;
涡轮叶片进口角βT1=29°~34°;
涡轮叶片出口角βT2=138°~143°;
导轮叶片进口角βD1=115°~120°;
导轮叶片出口角βD2=23°~28°;
各工作轮进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
泵轮叶片进口流道宽度BB1=0.23±0.02;
泵轮叶片出口流道宽度BB2=0.23±0.02;
涡轮叶片进口流道宽度BT1=0.15±0.02;
涡轮叶片出口流道宽度BT2=0.23±0.02;
导轮叶片进口流道宽度BD1=0.42±0.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17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动箱组件
- 下一篇:微藻的提取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