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水坑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2864.5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1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罗炎雄;罗泽鸿;朱峰;陈炼义;罗捷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邦(集团)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 |
地址: | 518003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预制件,尤其是一种集水坑,属于建筑排水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下室底板等建筑设施为了满足建筑要求常需设置集水坑。据申请人了解,现有的集水坑为地下室底板上留置方形洞口,然后在做建筑面层时朝外侧退缩一部分用来盖盖板。
此种地下室集水坑内的水常会渗透进入建筑面层内,而建筑面层防水能力一般较弱,因此容易导致出现渗水现象,影响建筑面层的正常使用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能够有效避免渗水的集水坑,从而使建筑设施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集水坑具有钢筋混凝土基坑,所述基坑的内表面具有防渗层,所述防渗层朝上延伸出基坑边口,所述基坑边口周边朝内延伸出具有盖板浅凹的檐口。
这样,施工时将集水坑沉入建筑面层之下,使建筑面层的上表面与基坑檐口的上表面平齐,即可借助防渗檐口的阻挡,有效避免集水坑的水渗透到建筑面层内,保证建筑施工质量。
进一步,所述基坑的侧壁自下向上逐渐增厚,呈梯形截面。
再进一步,所述基坑的外表面具有防水层。
又进一步,所述檐口内边的底部朝下延伸出抑漾止口。
更进一步,所述防水层为复合结构,由位于基坑下土方之上的混凝土垫层、铺设在混凝土垫层之上的防水卷材,以及覆盖在防水卷材之上的细石混凝土防水保护层构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异形截面如图1所示,具有钢筋混凝土基坑1,钢筋混凝土基坑1。基坑1的侧壁自下向上逐渐增厚,呈梯形截面。基坑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具有防渗层2和防水层3。防渗层2朝上延伸出基坑边口2-1,基坑边口2-1周边朝内延伸出具有盖板浅凹2-2的檐口2-3。
施工时,将集水坑1沉入建筑面层4之下,使建筑面层4的上表面与基坑檐口2-3的上表面平齐。实践证明,借助防渗檐口的阻挡,可有效避免集水坑的水渗透到建筑面层内,保证建筑施工质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异形截面如图2所示,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一是檐口2-3内边的底部朝下延伸出抑漾止口2-4,其截面形状宜制成三角形、矩形等规则几何形状,这样在集水坑中集聚的水较多时,可以起到保持液面平静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抑制漾起的水渗透到建筑面层内。不同之处二是防水层3为复合结构,由位于基坑下土方3-1之上的标号C15混凝土垫层3-2、铺设在混凝土垫层3-2之上的防水卷材3-3,以及覆盖在防水卷材3-3之上的细石混凝土防水保护层3-4构成,因此可以长期保持理想的防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邦(集团)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邦(集团)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28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车载音响的智能移动设备固定结构
- 下一篇:配备抗菌帽的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