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循环fenton流化床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3094.6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4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马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超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杨琪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fenton 流化床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循环fenton流化床反应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企业污水排放指标逐步提高,原有的普通物理、化学处理及厌氧、好氧生化处理不再能满足治污需要,于是强氧化工艺孕育而生,强氧化工艺主要利用其产生的或投加的具有较高电位的强氧化物质氧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其转化为水和无机物,从而实现治污的目的。
Fenton氧化工艺就是众多氧化工艺中的一种,该技术是利用Fenton试剂,在Fe2+的催化下H2O2能产生活泼的羟基自由基,从而引发自由基链反应,加快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的氧化。该工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反应效率低,药剂投加量大,反应产生的污泥量大的缺点。
目前的fenton反应器中,反应器多为罐体,罐体通常采用空气搅拌。空气搅拌一般采用罗茨风机,由于罐体高度较高所需的风压较大动力消耗高;空气搅拌管一般采用穿孔管形式,由于罐体内截留了大量的铁氧体,一旦停止搅拌或系统停运,大量的铁氧体通过通气孔回灌到搅拌管内极易产生堵塞。且空气搅拌系统位于罐体底部,一旦堵塞维修难度较大,必须进行清罐,严重影响正常操作运行。
布水器是污水处理领域中厌氧反应器常用的设备,在Fenton氧化反应器中几乎没有使用。已有的厌氧反应器中的布水器结构较简单:包括一个锥形布水罩及布水管组成,实现旋流只能依靠布水管出水自身的旋流,出现了布水管喷嘴附近液体搅动尚可,其他区域基本没有搅动,搅拌能力差,死区较多,难以实现罐体整个截面的旋流的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围绕fenton氧化工艺反应器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能提高反应效率,减少药剂投放量和污泥产量的反应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方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循环fenton流化床反应器,包括罐体,罐体底部设置有进水管,罐体内从上至下依次为清水区、固液分离区、反应区;清水区的上方设置有配水槽,配水槽的底部与中心回流管相通,中心回流管与设置在反应区的布水器相通;配水槽内设置有内循环管,内循环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清水区、固液分离区后伸入到反应区,内循环管还与真空泵相连;
所述进水管与布水管相连,布水管呈圆环状并环绕于布水器的下方,布水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布水管喷嘴,布水管的外围设置有挡流板,挡流板上设置有缺口,缺口位于布水管喷嘴的前方。
优选的,所述内循环管为至少为2根。
优选的,所述清水区上方还设置有出水槽,出水槽与出水管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废水由罐体底部的进水管进入,与内循环回流水一起经布水器均匀进入罐体。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区,在反应区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与fenton试剂产生的大量羟基自由基发生反应,实现氧化降解的作用。废水在上升至固液分离区前,本方案设置内循环管,利用真空泵将氧化降解后的水提升至罐体顶部的配水槽,在配水槽投加双氧水后再通过中心回流管利用配水槽内水的势能作用,回流至罐体底部与废水混合后通过罐体底部的布水器进入反应区实现了罐体的内循环。废水经处理后上升至固液分离区,在该区域废水反应过程中生产的大量铁氧体得以截留在罐体内,减少了亚铁盐的投加量,减低了运行费用,同时大量的铁氧体得以回用减少了污泥产量。经固液分离后的废水继续上升至清水区,通过出水槽收集后排出罐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的fenton反应器相比,本方案设置了固液分离区:有效截留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铁氧体,铁氧体对H2O2生产羟基自由基具有催化作用,减少了亚铁盐的投加量,同时减少了系统的排泥量。
设置了内循环系统,实现了废水的内部循环,加强了罐体内搅拌作用,增强了传质过程,提高了反应效率。
较为重要的一点是,本方案的fenton反应器设置了布水器,废水与经中心回流管的循环水混合并处于旋流状态均匀分布到罐体截面,带动了罐体内的铁氧体使其呈现悬浮状态,起到了搅拌作用,提高了传质效果,得到了较高的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布水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布水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内循环管,2、配水槽,3、出水槽,4、中心回流管,5、布水器,6、清水区,7、固液分离区,8、反应区,9、进水管,10、出水管,11、真空泵,12、挡流板,13、缺口,14、布水管,15、布水管喷嘴,16、罐体,17、内部导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超,未经马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30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