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可调高负压封闭引流护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3388.9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6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商福全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可调 高负压 封闭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可调高负压封闭引流护创装置。
背景技术:
高负压封闭引流护创装置是一种用于创伤表面防护的医疗设备,它能够引流坏死组织,防治创面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受损组织修复。目前市面上的高负压封闭引流护创装置大都无法调节引流压力,由于不同的创伤对于引流压力的需求不同,过大的引流压力可能会给病人造成二次伤害,而过小的引流压力无法将坏死组织完全吸出,使用很不方便;同时,目前的高负压封闭引流护创装置大都需要利用医院的中心负压,患者不能下床活动,由于高负压引流瓶与中心负压相连,当高负压引流瓶盛满后,医护人员需要将高负压引流瓶中的液体进行回收后再次使用,收集过程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另外,现有的高负压封闭引流护创装置在对创伤进行给药或冲洗时,大都通过引流管直接进行,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坏死组织倒流,对创伤造成二次感染,不利于创伤的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可调高负压封闭引流护创装置,它结构设计合理,高负压引流瓶能够通过压力控制阀调节引流压力的大小,根据具体创伤需要对引流压力进行调节,以适中的压力将坏死组织完全吸出,调节使用方便;同时,高负压引流瓶自身存在负压,不需要利用医院的中心负压,患者可以下床活动,当高负压引流瓶盛满后,可直接将高负压引流瓶与引流管分开将高负压引流瓶回收,医护人员收集方便,工作效率高;另外,将给药管单独设置,在给药或冲洗的过程中引流管中的坏死组织不会造成倒流,避免了对创伤造成二次感染,有利于创伤的恢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次性可调高负压封闭引流护创装置,包括一高负压引流瓶,在高负压引流瓶的瓶口处设有一密封盖,一压力控制管的一端穿过密封盖伸入高负压引流瓶的内侧,压力控制管的另一端设有一压力计,在压力控制管的中部设有一压力控制阀,一引流管的一端与压力控制阀上方的压力控制管相连通,引流管的引流端伸至覆盖在创伤口上的医用海绵下方,在医用海绵的上表面设有一层将医用海绵黏贴在人体皮肤上的医用贴膜,一给药管的出药端伸至医用海绵下方,进药端伸至医用海绵外侧,其上设有一止流夹。
在引流管的中部设有一防溢流阀。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它结构设计合理,高负压引流瓶能够通过压力控制阀调节引流压力的大小,根据具体创伤需要对引流压力进行调节,以适中的压力将坏死组织完全吸出,调节使用方便;同时,高负压引流瓶自身存在负压,不需要利用医院的中心负压,患者可以下床活动,当高负压引流瓶盛满后,可直接将高负压引流瓶与引流管分开将高负压引流瓶回收,医护人员收集方便,工作效率高;另外,将给药管单独设置,既可以对创伤口进行给药处理也可以对创伤口进行冲洗,在冲洗或给药的过程中引流管中的坏死组织不会造成倒流,避免了对创伤造成二次感染,有利于创伤的恢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高负压引流瓶,2、密封盖,3、压力控制管,4、压力计,5、压力控制阀,6、引流管,7、医用海绵,8、医用贴膜,9、给药管,10、止流夹,11、防溢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一次性可调高负压封闭引流护创装置,包括一高负压引流瓶1,在高负压引流瓶1的瓶口处设有一密封盖2,一压力控制管3的一端穿过密封盖2伸入高负压引流瓶1的内侧,压力控制管3的另一端设有一压力计4,在压力控制管3的中部设有一压力控制阀5,一引流管6的一端与压力控制阀5上方的压力控制管3相连通,引流管6的引流端伸至覆盖在创伤口上的医用海绵7下方,在医用海绵7的上表面设有一层将医用海绵7黏贴在人体皮肤上的医用贴膜8,一给药管9的出药端伸至医用海绵7下方,进药端伸至医用海绵7外侧,其上设有一止流夹10。
在引流管6的中部设有一防溢流阀11。当高负压引流瓶1充满时,能够阻止液体回流,避免对创伤口造成二次感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未经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33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植入式脑损伤修复治疗器
- 下一篇:一种安全导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