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鼓式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压力平衡真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4234.1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1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马修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爱司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C1/10 | 分类号: | B41C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 代理人: | 陈辉 |
地址: | 51008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鼓式 计算机 直接 制版机 压力 平衡 真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鼓式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真空装置。
背景技术
外鼓式CTP设备中,印版必须紧贴转鼓表面才能正确曝光,否则容易发生起“蓝斑”造成废版。为了保证印版紧贴转鼓表面,一般会在转鼓上开多个孔槽,工作时使用真空泵将转鼓内部的空气抽走,造成转鼓内外压力差,这样印版即可在压力作用下敷贴在转鼓表面。
在上述的工作条件下,使用较大尺寸的印版时,由于孔槽基本上被印版覆盖,故实际上真空泵是工作在真空条件下。但是,一般使用的真空泵,比如漩涡式真空泵,需要泵送的气流为叶片散热,并不能长时间在真空条件下工作。如果长时间在真空条件下运转,积累的热量不能被气流带走,就会将泵烧坏,这样CTP也不能保证正常工作了。
为了应对这种状况,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升级所用的真空泵,如改用耐热等级更高的电机或者对泵做特殊的耐热处理;另一种就是间歇开关真空泵,比如通过检测转鼓内的真空度决定是否开/关真空泵。
上述两种方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真空泵工作条件的问题。采用耐热等级更高的电机或者对泵做耐热处理固然可以延长真空泵的寿命,但是真空泵依然会在真空条件下长时间工作,耐热处理只是部分地改善了真空泵的能力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问题只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一旦超出了真空泵的耐热能力,依然会将其烧毁。
二是系统复杂且不可靠。间歇开关真空泵的方式,需要设置一个传感器检测压力,并通过比对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与系统设定的压力值,决定真空泵的开关。这样多出一个检测用的压力传感器以及控制真空泵启动和停止的电路系统,系统较复杂。而且,真空泵的启动和停止都会造成转鼓内真空度的变化,甚至由于起动不及时会造成印版吸附不牢导致废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连续工作的、不需要专门控制起停,真空泵使用寿命长的真空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外鼓式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压力平衡真空装置,包括具有空腔的转鼓、真空泵,以及连接转鼓和真空泵的管路,在管路上设置一个具有调压弹簧的压力控制阀,该压力控制阀可在管路的压力低时打开。
压力控制阀上设置有压力调节螺丝。调压弹簧的预压力可通过压力调节螺丝调整,预先设置为与转鼓真空腔需要的平衡压力。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是可保证真空压力恒定。通过设定弹簧预压力可保证转鼓内腔的压力与外界的压力差,而不像开关真空泵方式的压力有波动。
二是结构非常简单,只需在管路上并联一个压力控制阀即可;既不需要升级改造真空泵的耐热能力,也不需要设计复杂的电路系统。
三是工作可靠,由于从根本上解决了真空泵的工作条件问题,其寿命大大延长,同时很好的保证了转鼓内腔的工作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无印版时本实用新型的气流示意图;
图3是有印版时本实用新型的气流示意图;
图中:1转鼓,11转鼓空腔,12转鼓孔,2真空泵,3管路,4压力控制阀,41调压弹簧,42压力调节螺丝,5印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外鼓式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压力平衡真空装置,包括具有空腔11的转鼓1、真空泵2,以及连接转鼓1和真空泵2的管路3,转鼓1有转鼓孔12,转鼓孔12将空腔11与大气连通,在管路3上设置一个具有调压弹簧41的压力控制阀4,该压力控制阀4可在管路中的压力低时打开。压力控制阀4上设置有压力调节螺丝42,调压弹簧41的预压力可通过压力调节螺丝42调整,预先设置为与转鼓真空腔需要的平衡压力。需要制版时,印版5安装在转鼓1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如下:
真空泵是连续工作的不需要专门控制起停。如图2所示,当转鼓上没有印版时,由于转鼓表面有很多漏气的孔,因此内外压力差很小,此时并联在管路上的压力控制阀关闭;同样由于转鼓表面的孔槽漏气,真空泵有冷却气流通过因此其温升不大;此时气流的方向是转鼓外大气——>转鼓内腔——>管路——>真空泵——>大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爱司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爱司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42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模块检测电路
- 下一篇:一种新型航空数据链宽频带天线分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