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石质水簸箕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4302.4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5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杰龙;陈辉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4 | 分类号: | E04D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4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石质水 簸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材领域,涉及一种建材预制件,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石质水簸箕。
背景技术
在高低屋面设计过程中,要求在低屋面处设置水簸箕,防止雨水直接冲击屋面,造成屋面面层的破坏。另外,为了避免从排水管流出的雨水飞溅开来以及渗进墙体内部,往往需要在排水管的出水口与流水沟的衔接部位垒砌多块挡水板,将多块挡水板围合成一个方体形状的挡水空间即为水簸箕,这种传统的方式不仅费工费时,而且这种结构的挡水板与其周边环境不协调,影响整体视觉效果,另外,这种结构的挡水板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开裂,最终会影响使用效果,还会增加人工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上述人工垒砌挡水板方式所存在的费工、费时、人工成本高、整体视觉效果差、易开裂的不足,本专利申请人以惠安建筑业发展中心1#、2#办公室及地下室工程为具体技术措施实施地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石质水簸箕,它具有结构新颖、施工省时又省力、造型美观、排水效果佳、使用寿命长、成本低、便于移动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具体技术措施:一种新型石质水簸箕,它是由座盘、圆柱体型石筒、手柄、封顶板组成,其结构特征在于,座盘平置于流水沟之上,座盘的顶面设置有圆形凹槽,座盘的侧壁设置有流嘴,圆柱体型石筒平置于座盘顶面的圆形凹槽之上,圆柱体型石筒的中间设置有一纵向通孔,圆柱体型石筒的侧壁开设有一横向通孔,横向通孔与纵向通孔相连通,圆柱体型石筒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手柄,圆柱体型石筒的顶部设置有一圆环形凹槽,封顶板开设有管孔,封顶板通过该管孔与排水管的出口端相套接,排水管的出口端置入圆柱体型石筒的纵向通孔中,封顶板紧贴于圆柱体型石筒顶部的圆环形凹槽中。
封顶板能起到防止雨水溅出的作用,手柄不仅能增加造型美感,而且还便于移动圆柱体型石筒。
排水管中的雨水落入圆柱体型石筒的纵向通孔中,大部分的雨水再从圆柱体型石筒的横向通孔流入座盘的圆形凹槽中,小部分的雨水从圆柱体型石筒底部缝隙流入座盘的圆形凹槽中,雨水最终从座盘的流嘴进入流水沟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具有结构新颖、施工省时又省力、造型美观、排水效果佳、使用寿命长、成本低、便于移动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座盘、11-圆形凹槽、2-圆柱体型石筒、21-纵向通孔、22-横向通孔、3-封顶板、31-管孔、A-流嘴、B-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申请人以惠安建筑业发展中心1#、2#办公室及地下室工程为具体实施地点,提供如下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石质水簸箕,它是由座盘1、圆柱体型石筒2、手柄B、封顶板3组成,其特征在于,座盘1平置于流水沟之上,座盘1的顶面设置有圆形凹槽11,座盘1的侧壁设置有流嘴A,圆柱体型石筒2平置于座盘1顶面的圆形凹槽11之上,圆柱体型石筒2的中间设置有一纵向通孔21,圆柱体型石筒2的侧壁开设有一横向通孔22,横向通孔22与纵向通孔21相连通,圆柱体型石筒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手柄B,圆柱体型石筒2的顶部设置有一圆环形凹槽,封顶板3开设有管孔31,封顶板3通过该管孔31与排水管的出口端相套接,排水管的出口端置入圆柱体型石筒2的纵向通孔21中,封顶板3紧贴于圆柱体型石筒2顶部的圆环形凹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43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