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动客车的直流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4369.8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9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葛飞;丁传记;孙全胜;钱振宇;陈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5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动 客车 直流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动客车的直流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客车直流充电插座是固定在客车电池舱中间的,通过在电池舱内焊接一个支架将充电插座引出。对电动客车充电时,需要先打开在电器舱门上二次开设的充电舱门,再将电枪完全伸入到电器舱内部和充电插座相连接。现有的电动客车直流充电插座固定结构存在以下缺点:第一,因在充电时要打开电器舱门,容易使灰尘和其他异物进入电器舱内,且二次开设充电舱门影响整车的美观。第二,充电需要将电枪完全伸入到电器舱内,劳动强度大、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动客车的直流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系数高,且不易使灰尘和其他异物进入电器舱内、提高了整车美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动客车的直流充电装置,包括焊接在侧围骨架上的充电插座支架和铰接在侧围蒙皮上的充电舱门,所述的充电插座支架上开设有充电接口,所述的充电舱门铰接在充电接口一侧的侧围蒙皮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充电插座支架为U型折弯钢板,所述的U型折弯钢板包括两端的折弯部和位于两端折弯部中间的连接部;所述的U型折弯钢板两端折弯部分别与侧围骨架焊接相连;所述的充电接口开设在U型折弯钢板的连接部上;所述的充电接口为圆形,且与充电舱门对应设置;所述的充电接口和充电舱门均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的充电舱门下方的侧围蒙皮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的排水孔的底部与充电插座支架底部平齐。所述的排水孔为2个,每个充电舱门下方各设有一个。所述的排水孔用于将渗漏进入充电插座支架的雨水排出。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充电舱门一侧通过铰链与侧围蒙皮铰接,另一侧分别设有用于开启充电舱门的凸起和用于保证车辆行驶时舱门紧密关闭的磁铁。所述的凸起位于充电舱门一侧的中间,所述的磁铁为2个,且分别对称设置在凸起的上下两侧。通过在充电舱门上设置凸起,为充电舱门的开启提供了便利。通过在充电舱门上固定安装磁铁,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使舱门紧密闭合,防止因车辆晃动而导致舱门开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将电动客车直流充电插座固定在充电插座支架上,在对电动客车充电时,只需将电枪枪头部分插入到充电接口处即可,消除了安全隐患,减少了劳动量。其次,因为只需要将电枪枪头插入到充电接口处即可进行充电,所以和现有的充电插座固定结构相比,只需在客车侧围蒙皮上开设一个很小的充电口即能进行充电,这将提高客车整体的美观度。正是因为开设的充电口尺寸大大缩小,无需打开电器舱门进行充电,避免了灰尘或异物进入电器舱内对电器舱内部件造成损坏。再次,通过在充电接口下方的侧围蒙皮上开设两个排水孔,可以及时将渗入充电插座的液体排出,保证安全性。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整车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舱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充电舱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充电插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充电插座支架的俯视图。
其中:1、充电舱门,2、充电插座支架,3、充电接口, 4、用于固定充电插座的安装孔,5、凸起,6、磁铁,7、排水孔,8、折弯部,9、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新型电动客车的直流充电装置,包括焊接在侧围骨架上的充电插座支架2和铰接在侧围蒙皮上的充电舱门1,所述的充电插座支架2上开设有充电接口3,所述的充电舱门1铰接在充电接口3一侧的侧围蒙皮上。
首先,通过将充电插座支架2焊接在侧围骨架上,在侧围蒙皮上开充电舱门1,电动客车直流充电插座固定在充电插座支架2上,打开充电舱门即可看到。在对电动客车充电时,只需将电枪枪头部分插入到充电接口3处即可,消除了安全隐患,减少了劳动量。其次,因为只需要将电枪枪头插入到充电接口3处即可进行充电,所以和现有的充电插座固定结构相比,只需在客车侧围蒙皮上开设一个很小的充电口即能进行充电,这将提高客车整体的美观度。正是因为开设的充电口尺寸大大缩小,无需打开电器舱门进行充电,避免了灰尘或异物进入电器舱内对电器舱内部件造成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43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交车座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电动车自动发电充电节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