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鱼道结构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20214625.3 申请日: 2014-04-29
公开(公告)号: CN203890976U 公开(公告)日: 2014-10-22
发明(设计)人: 朱世洪;石运深;向光红;张亚利;王程;黎贤访;汪亚超;陈小虎;方国宝;邓润兴;钱文江;谢颖涵 申请(专利权)人: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E02B8/08 分类号: E02B8/08
代理公司: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代理人: 陈家安
地址: 430010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新型 鱼道 结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和环保工程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解决洄游鱼类通过拦河建筑物上溯的过鱼设施,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鱼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拦河工程的过鱼设施大体上有五种类型,鱼道是其中适用性最广的。常规鱼道中的水流在隔板或障碍物处跌落,形成流速较大的单一均匀水流,只能满足某种特定过鱼对象成熟体的上溯要求。其它游泳能力相对较差的鱼类,或目标过鱼对象的幼鱼和仔鱼,难以通过常规鱼道。我国上世纪50、60年代建设的鱼道基本属于此类。在上世纪后期,欧洲开始采用旁通道(仿自然通道),取得了较好的过鱼效果,但其适应的过鱼水头较小,一般在10m以内,坡度较缓、占地面积较大,影响工程的经济指标,对于较高水头的拦河建筑物,实施难度较大,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适应不同种类、不同体长、不同年龄和不同游泳能力的鱼类通过拦河建筑物的新型鱼道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鱼道侧壁和收缩段,所述收缩段设置在鱼道侧壁上,并将鱼道分成多个间隔布置的池室;所述收缩段包括长收缩段和短收缩段,长收缩段与短收缩段呈相对布置,长收缩段与短收缩段之间为过鱼竖缝,相邻池室之间通过过鱼竖缝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收缩段在鱼道两端呈交错布置,池室中部设有第一组阻水墩柱;池室中下段设有第二组阻水墩柱,所述第二组阻水墩柱位于下一级过鱼竖缝的上游侧;过鱼竖缝内设有第三组阻水墩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组阻水墩柱包括第一阻水墩柱和第二阻水墩柱,所述第一阻水墩柱的中心在上一级过鱼竖缝中心线的延长线上,第一阻水墩柱与上一级长收缩段的中心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4~0.6Lm,所述第一阻水墩柱的高为0.85~1.05H,直径为1.0~1.6m;第二阻水墩柱在水平方向与第一阻水墩柱共线,第二阻水墩柱与第一阻水墩柱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50~0.70Bn,第二阻水墩柱与第一阻水墩柱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10~0.40Bm,第二阻水墩柱的高为0.85~1.05H,直径为0.5~1.5m;其中,H为池室设计水深,取1.5~4m;Lm为相邻两个收缩段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取过鱼对象中最长过鱼体长的3~5倍;Bm为池室顶宽,取0.50~0.90Lm;Bn为收缩段竖缝顶宽,取0.2~0.7B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组阻水墩柱还包括第三阻水墩柱,所述第三阻水墩柱与第一阻水墩柱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10~0.20Lm,第三阻水墩柱与第一阻水墩柱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40~0.60Bn,第三阻水墩柱的高为0.20~0.40H,直径为0.5~1.5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组阻水墩柱包括第四阻水墩柱、第五阻水墩柱、第六阻水墩柱和第七阻水墩柱,其中,第四阻水墩柱与第一阻水墩柱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20~0.35Lm,第四阻水墩柱与第一阻水墩柱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50~0.70Bn,第四阻水墩柱的高为0.20~0.40H,直径为0.3~1.0m;第五阻水墩柱与第一阻水墩柱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20~0.35Lm,第五阻水墩柱与第一阻水墩柱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80~1.20Bn,第五阻水墩柱的高为0.20~0.40H,直径为0.3~1.0m;第六阻水墩柱与第一阻水墩柱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0~0.45Lm,第六阻水墩柱与第一阻水墩柱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35~0.55Bn,第六阻水墩柱的高为0.40~0.60H,直径为0.3~1.0m;第七阻水墩柱与第一阻水墩柱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0~0.50Lm,第七阻水墩柱与第一阻水墩柱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75~1.05Bn,第七阻水墩柱的高为0.20~0.40H,直径为0.3~1.0m;第四阻水墩柱与第五阻水墩柱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10~0.30Bm,第六阻水墩柱与第七阻水墩柱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15~0.35B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组阻水墩柱包括第八阻水墩柱和第九阻水墩柱,其中,第八阻水墩柱与第一阻水墩柱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40~0.60Lm,第八阻水墩柱与第一阻水墩柱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60~0.95Bn,第八阻水墩柱的高为0.20~0.40H,直径为0.3~1.0m;第九阻水墩柱与第一阻水墩柱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40~0.60Lm,第九阻水墩柱与第一阻水墩柱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35~0.55Bn,第九阻水墩柱的高为0.20~0.40H,直径为0.3~1.0m;第八阻水墩柱与第九阻水墩柱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30~0.50B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46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