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磁性锅炉钢管涡流自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4854.5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8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桥生;章亚林;牟申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90 | 分类号: | G01N27/9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黄瑞棠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磁性 锅炉 钢管 涡流 自动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磁性锅炉钢管涡流自动检测装置,适用于发电厂新购锅炉钢管的外表面缺陷的检测。
背景技术
锅炉钢管是电站锅炉制造和检修用的重要材料,钢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锅炉的检修质量和使用质量,因其工作条件十分恶劣,运行状况对锅炉的安全可靠起关键影响。如果锅炉管发生爆裂,将引起锅炉减水甚至停炉,出现减水严重且自动保护不够将导致锅炉爆炸。钢管在冶炼和轧制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缺陷,资料显示,缺陷主要产生于钢管外表面,针对钢管中易产生的缺陷,需对钢管在使用前进行涡流检测。
对铁磁性材料锅炉管涡流检测方法有两种:其一,采用远场涡流检测方法;其二,对钢管进行饱和磁化后再探伤。前一种方法需要更新仪器,成本高、效率低。后一种方法只需在原有常规仪器的基础上增加磁饱和装置即可对钢管等进行探伤,具有投资少的优点。经过磁饱和处理后的铁磁性材料可以以非铁磁材料对待。通常钢管涡流探伤采用通过式磁饱和器。它是由通有直流电的线圈来产生稳恒强磁场,并借助于导套等高导磁部件将磁场疏导到被检测钢管的探伤部位,使之达到磁饱和状态。
铁磁性材料锅炉管增加磁饱和装置进行涡流检测过程中,由于钢管本身重量大,钢管穿过磁饱和装置时,装置给钢管也增加了一个磁场吸附力,使得人工穿管操作十分吃力,按照传统的操作方法至少需4位精壮劳力同时进行操作,一天的穿管数量约为80~100根,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在检测过程中人工操作很容易产生涡流的提离效应,形成干扰信号,造成对缺陷的漏判、误判等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加磁饱和装置进行涡流检测所出现的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检测过程中易形成干扰信号对缺陷的误判和漏判等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铁磁性锅炉钢管涡流自动检测装置及其方法,对铁磁性锅炉钢管的外表面缺陷进行无损探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铁磁性锅炉钢管涡流自动检测装置(简称装置)
本装置包括被测件——钢管;
设置有滚动支架、磁饱和器、探头、钢管拖动装置、恒压电源箱、涡流探伤仪和电缆线;
其连接关系是:
在一条同轴线上,从左至右,滚动支架、穿过磁饱和器和探头的钢管及钢管拖动装置依次连接;
涡流探伤仪通过电缆线和探头连接;
恒压电源箱和磁饱和器连接。
二、铁磁性锅炉钢管涡流自动检测方法(简称方法)
本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将钢管穿过磁饱和器,其首端置于滚动支架上,其尾端置于钢管拖动装置内,并启动圆筒形电磁铁的按钮,使钢管磁化;
A、调试涡流探伤仪的灵敏度,根据钢管的规格及检验级别制作相应的对比试样,调试仪器的对比试样的人孔缺陷信号为满屏的60%,并设置报警信号;
B、设置钢管拖动装置的拖动速度为2m/min;
②启动钢管拖动装置的前进开关按钮,拖动钢管进行自动检测;
③在钢管检测“8”字形缺陷信号超过所设置的报警范围,作出标记,并予以记录;
④钢管检测完后,关闭圆筒形电磁铁的按钮,将拖动装置退回到待检区;循环进行,直至所有待检钢管检测结束。
本方法的工作机理:
将待检钢管置于滚动支架上,穿过磁饱和器并借助磁饱和器达到磁饱和状态,采用外穿式探头进行涡流检测,同时启动钢管拖动装置拖动钢管以达到全覆盖自动检测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常规的涡流检测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
①信号稳定、操作简单、效率高,一天能对约1000根钢管进行检测;
②人为的干扰小,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③适用于发电厂新购锅炉钢管的外表面缺陷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滚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拖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00—钢管;
10—滚动支架,
11—架体,12—滚筒,13—轴承;
20—磁饱和器;
30—探头;
40—钢管拖动装置,
41—机体, 42—小车, 43—驱动电机, 44—圆筒形导套,
45—圆筒形电磁铁,46—挡块, 47—挡板, 48—控制模块;
50—恒压电源箱;
60—涡流探伤仪;、
70—电缆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48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