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电机组磨煤机负荷调节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5820.8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1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倪子俊;赵伟;张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2C25/00 | 分类号: | B02C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迪 |
地址: | 0300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电 机组 磨煤机 负荷 调节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电机组磨煤机负荷调节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电网用电负荷在不断地增加,大型火电机组已成为我国发电企业的主力机组,而大型火电机组由于其高参数、大容量和大滞后的特点,因此,对它的自动化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大型火电机组的燃烧系统是锅炉控制和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种大型火电机组磨煤机负荷调节控制系统又是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品质将直接影响到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燃烧的经济性;随着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容量的增大,锅炉燃烧、主汽压力、锅炉负荷、给水量、主蒸汽温度等的变化和其它干扰因素的影响,运行人员采用手动调节已经很难满足电力生产质量地需求,甚至达不到控制指标的要求,从而直接影响机组的稳定及经济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电机组磨煤机负荷调节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火电机组磨煤机负荷的自动调节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火电机组磨煤机负荷调节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加法模块、第二加法模块、第一定值模块、第二定值模块、第一切换模块、第二切换模块、第三切换模块、函数模块、低通滤波模块、调节模块;
第一加法模块的一个输入端接入将锅炉的燃料指令信号;
第一加法模块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一定值模块的输出端,接收第一定值模块的输出信号;
第一切换模块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一加法模块的输出端,接收第一加法模块的输出信号;
第一切换模块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入锅炉的给煤量指令超限信号;
第二切换模块的输出信号连接
第一切换模块的又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的输出端,接收第二切换模块的输出信号;
函数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切换模块的输出端,接收第二切换模块的输出信号;
第二切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锅炉的给煤机转速调节机构,向锅炉的给煤机转速调节机构传输输出信号;
第二切换模块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一切换模块的输出端,接收第一切换模块的输出信号;
第二切换模块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入锅炉的手动方式信号;
第二加法模块的一个输入端连接锅炉的函数模块的输出端,接收函数模块的输出信号;
第二加法模块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定值模块的输出端,接收第二定值模块的输出信号;
调节模块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加法模块的输出端,接收第二加法模块的输出信号;
低通滤波模块的输入端接入锅炉的碾压件压力信号;
调节模块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低通滤波模块,接收低通滤波模块的输出信号;
第三切换模块的一个输入端连接调节模块的输出端,接收调节模块的输出信号;
第三切换模块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入锅炉的手动方式信号;
调节模块的又一个输入端接入锅炉的手动方式信号;
调节模块的再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切换模块的输出端,接收第三切换模块的输出信号;
第三切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磨碾压件压力调节机构,向磨碾压件压力调节机构传输输出信号。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磨煤机碾压件的压力测量值经低通滤波后代表磨煤机的实际出力信号,给煤机瞬时给煤量信号经函数模块处理后再加入适当的偏置作为磨煤机的负荷指令,两者比较后的偏差送到调节模块运算后作为自动调节磨煤机负荷大小的控制信号。当磨煤机碾压件的压力测量值正常或没有故障、磨煤机负荷调节器入口的偏差信号在允许波动范围且磨煤机自动运行处于许可状态时,磨煤机负荷调节系统工作在自动运行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电机组磨煤机负荷调节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58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道路侧模支撑
- 下一篇:一种占道停车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