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6335.2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1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国市日格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刘勇;杨静 |
地址: | 242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生产流水线上通过上模、中模、下模合起来,向上模、中模、下模上的型腔中注入弹性材料,形成工字型弹性件,然后撤去上模和下模,由于工字型弹性件上下两端轴向截面面积大于中部轴向截面面积,使弹性件卡在中模的模腔内无法脱落,现有技术中往往利用人工一个个取下,费事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基本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脱模装置,可将由弹性材料制得的工字型弹性件从中模的模腔中一次性快速顶出,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脱模装置,用于脱掉中模模腔内由弹性材料制得的弹性件,模腔上下贯穿中模,模腔为圆柱结构,包括支撑座、安装在支撑座上的气动装置、安装在支撑座上的脱模板,中模可拆卸连接气动装置的传动轴,气动装置驱动中模向脱模板运动或者远离脱模板;脱模板上方设有多根顶杆,使顶杆一一对应进入模腔内并挤压弹性件,使弹性件由中模上方脱模;顶杆的高度大于模腔的深度,顶杆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模腔的横截面面积,顶杆竖直平行分布,顶杆包括固定脱模板的下杆部以及由下杆部上端向上延伸形成的上杆部,所述上杆部和所述下杆部平滑过渡,所述下杆部为圆柱结构,在竖直向上的方向上,所述上杆部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所述上杆部的纵截面的轮廓线的曲线部分为一段类贝塞尔曲线,在所述上杆部的纵截面所在平面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所述曲线公式为B(t)=(1-t)2P0+2t(1-t)P1+t2P2+cost×sint+etant,其中t在0到1之间取值,P1和P2为所述纵截面的轮廓线曲线部分的两个端点,P0为所述轮廓线的最高点。
优选的,任一顶杆轴线与相对应的模腔轴线重合。
优选的,顶杆的所述下杆部横截面面积与通孔横截面面积比为5-7:8-10。
优选的,中模与气动装置的传动轴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或定位销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脱模板上方设有多根顶杆,当气动装置驱动中模向脱模板运动,使顶杆一一对应进入模腔内并挤压弹性件,从而使弹性件由中模上方脱模,这样将由弹性材料制得的工字型弹性件可以从中模的模腔中一次性快速顶出,省时省力;而采用顶杆的高度大于模腔的深度,顶杆的横截面积小于模腔的横截面积,使顶杆可以轻松挤入中模的模腔,并将弹性件完全顶出;所述上杆部的纵截面采用类贝塞尔曲线,使顶杆顶端圆滑,挤入中模的模腔时不会损坏弹性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脱模装置,用于脱掉中模3模腔4内由弹性材料制得的弹性件7,模腔4上下贯穿中模3,模腔4为圆柱结构,包括支撑座2、安装在支撑座2上的气动装置1、安装在支撑座2上的脱模板5,中模3可拆卸连接气动装置1的传动轴,气动装置1驱动中模3向脱模板5运动或者远离脱模板5,具体地,中模3与气动装置1的传动轴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或定位销连接,使中模3不断使用,形成流水线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
脱模板5上方设有多根顶杆6,使顶杆6一一对应进入模腔4内并挤压弹性件7,使弹性件由中模3上方脱模。
顶杆6的高度大于模腔4的深度,顶杆6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模腔4的横截面面积,具体地,任一顶杆6轴线与相对应的模腔4轴线重合,使顶杆6挤入模腔4的过程更加顺利,进一步地,顶杆6的所述下杆部横截面面积与通孔7横截面面积比为5-7:8-10,在此比例下,顶杆6挤入模腔4不会夹住弹性件7下端的同时,增大了顶杆6的横截面,加大了挤入力,使弹性件7更加快速地被顶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国市日格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宁国市日格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63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