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一次成型摄像头支架的压铸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8128.0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3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洪进兴;牛石建;王胜柱;王彦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长运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一次 成型 摄像头 支架 压铸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适用于一次成型摄像头支架的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多家分析机构都预测,2014年全球平板电脑销量将大幅增长,总量超过2亿台。Gartner预测,2014年平板电脑在全球的出货量将激增67.9%,达到2.02亿部,IDC预计今年出货量达到2.29亿台。未来几年全球平板电脑的销量将持续上升,2017年将超过4亿台。可见,电脑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带有摄像头的电脑因其可视性而更受欢迎,一般来说,摄像头是通过一个摄像头支架安装于电脑的壳体内,对摄像头起到保护和支撑作用,因此,摄像头支架的需求数量也必将激增,开发出相应的模具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摄像头支架产品的质量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一次成型摄像头支架的压铸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适用于一次成型摄像头支架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母模,与所述母模合模后构成模腔的公模,用于进料的浇筒,形成于公模上的溢流井;所述公模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成型产品的成型腔,所述溢流井与成型腔的数量相同并且紧邻成型腔设置,所述浇筒内设有供原料流动的浇道,所述公模内形成有主流道和次流道,所述主流道与浇道对接,所述次流道与主流道垂直设置,原料自浇道经主流道流至次流道最后到达成型腔,多余的原料由溢流井收集;所述主流道内形成有N个台阶,所述台阶将主流道划分为N+1段深度不同的流区,各流区的深度随着与浇道的距离增加而变小;所述次流道为具有坡度的缓冲面并且在入口处形成有缓冲角,所述缓冲面高端与公模表面对接,低端与主流道对接;所述次流道出口与公模的成型腔之间设有一线形加强筋。
前述主流道形成于公模的中间位置,所述成型腔为若干对,每对成型腔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地分布于主流道的两侧。
具体地,前述成型腔为4对。
前述主流道的台阶数量比成型腔的对数少1个,所述台阶设置于两对成型腔之间的主流道上且更靠近于先流经的一对成型腔。
前述线形加强筋为一字形,其长度方向与次流道的流向一致。
前述线形加强筋凸出公模表面,靠近次流道出口的一面为倾斜面。
前述缓冲角大小为R1.5。
前述一对成型腔对应的两个次流道,交错地设置于主流道的两侧。
前述原料为熔融的镁合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能够一次成型摄像头支架,定位精准,生产出的摄像头支架产品平面误差≤0.02mm;在主流道上设计台阶、次流道为缓冲面并设有缓冲角,减少了原料高速射入时可能产生的充蚀现象;在次流道出口设置线形加强筋,有效消除了铸件中的残余应力,能显著提高产品的机械性能,室温条件下σb(抗拉强度)≥265MPa,断裂伸长率≥5%。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一次成型摄像头支架的压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公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母模,2、公模,3、浇筒,4、成型腔,5、溢流井,6、主流道,7、次流道,8、线形加强筋,9、缓冲角,10、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一次成型摄像头支架的压铸模具,包括:母模1、公模2及浇筒3,其中,公模2与母模1合模后构成模腔,原料从浇筒3进料后进入模腔内部。在公模2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成型产品的成型腔4,当然,母模1上对应的位置也必然形成有与成型腔4相对应的结构,这是显然的,因此本实用新型中不作赘述。在公模2上还形成有溢流井5,溢流井5与成型腔4的数量相同并且紧邻成型腔4设置,以收集多余的原料。此处所述的原料,根据所要成型产品的材料来决定的,优选的是熔融的镁合金,因为摄像头支架多用镁合金材料制成,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结构应用于镁合金时,优越性尤其显著。
前面已经说过,原料从浇筒3进料,最终目标位置是成型腔4。所以,为了保证原料的流向,在浇筒3内设有供原料流动的浇道(图中未示出),在公模2内则形成有主流道6和次流道7,主流道6与浇道对接,次流道7垂直于主流道6,原料自浇道经主流道6流至次流道7最后到达成型腔4,多出的原料则由溢流井5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长运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长运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81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合金结构件真空高压铸造模具密封系统
- 下一篇:一种振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