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尘屏幕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0260.5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8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任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尘 屏幕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尘屏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的一体机或显示器如果是带触摸屏或者无边框设计的,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屏幕内灰尘的状况的发生,从而会对品牌形象和客户满意度有很大影响。之所以出现此类问题,和现有液晶屏的设计缺陷有关。在液晶屏前部液晶本体和金属边框中间存在缝隙,这就造成在一体机或者显示器组装过程中,一些灰尘可能藏匿其中,很难清除。
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新型的防尘屏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防尘屏幕,将现有液晶屏的本体液晶本体和支撑架中间进行物理隔离,从而消除容纳灰尘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通过一种防尘屏幕,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环形;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为向环形内部延伸的环状突起;屏幕本体,所述屏幕本体的侧边与所述支撑部相对设置,所述屏幕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连接部交叠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屏幕本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为0~3mm。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的高度为0.2~0.5mm。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为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弹性材料为硅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通过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具有一开口端的腔体;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开口端,为向开口端内部延伸的环状突起;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的侧边与所述支撑部相对设置,所述显示设备的上表面与所述连接部交叠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屏幕本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为0~3mm;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的高度为0.2~0.5mm。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为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弹性材料为硅胶。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为屏幕或手机或一体机或平板电脑。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尘屏幕和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例中,通过密封圈的设置,能够实现屏幕本体和连接件之间的密封,从而使尘土不会从屏幕本体和连接件之间进入防尘屏幕内部。
2)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屏幕本体和所述连接部的分离,即可实现对所述防尘屏幕的拆卸,并不会对所述屏幕本体产生任何破坏,从而,方便对所述防尘屏幕的维修。
3)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自由端之间的距离较小,从而,能够实现既不会在所述密封圈和所述自由端之间所形成的空隙内容纳较多的灰尘,也不会影响所述屏幕本体的视觉感受。
4)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圈为弹性材料制成,从而,能够使密封效果更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尘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尘屏幕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防尘屏幕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防尘屏幕,包括:支撑部1,所述支撑部为环形;连接部2,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的一端,为向环形内部延伸的环状突起;屏幕本体3,所述屏幕本体的侧边与所述支撑部1相对设置,所述屏幕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连接部2交叠设置;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连接部2和所述屏幕本体3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环形支撑部1,即为首尾相接的环形的壁,所述支撑部1具体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或者带有抹角的长方形,或者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或者其他不规则的任意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02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