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2018.1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0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苏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晓 |
主分类号: | A63B53/04 | 分类号: | A63B5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唐超文;贺红星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尔夫球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头。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娱乐活动的享受,尤其是高尔夫球的运动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然而,由于高尔夫球是一种讲究技巧细腻、手法纯练的运动,因此,一般的新手并不容易上手,造成许多初学者半途而废,从而限制了高尔夫球运动的推广。目前,一般初学者所遭遇到的较大的困难点是击球点的掌握,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击球要领,绝非易事。
但是,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的重量较大,且其的重心通常较高,因此,在高尔夫球运动时,开出又直又远的球难度系数通常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有效提高击球距离的高尔夫球杆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包括一安装架及安装在安装架上的一击球板及一底盖;所述安装架上与底盖相对且间隔的一侧壁为顶盖;该顶盖的内表面上间隔地设有数量若干的凹形孔;各凹形孔的内壁上形成有若干的第一圆角;相邻的两个凹形孔之间形成一间隔壁,各间隔壁相互连接形成网格状。
优选地,所述击球板、顶盖、底盖及安装架相互围成一空腔;该空腔的大小由击球板指向该空腔的方向上逐渐递减;所述凹形孔为水泡形。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一第一安装孔、及一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形状大小与击球板相同,该击球板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内;所述顶盖与安装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形状大小与底盖相同,该底盖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内。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上凸设有一用于与高尔夫球杆连接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与空腔连通;第一安装孔的周围凸设有一环形的卡接壁,该卡接壁上间隔的开设有数量若干的卡口。
优选地,所述顶盖和/或底盖与安装架一体成型;所述击球板与安装架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盖的厚度为1mm-3mm;所述凹形孔底壁的厚度为顶盖厚度的0.4-07倍;所述间隔壁的厚度为顶盖厚度的0.7-0.8倍。
优选地,所述底盖的外表面开设数量若干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数量可为四个,其中三个为环形凹槽,另一个为长条状的凹槽;该三个环形凹槽间隔设置;该长条状的凹槽位于三个环形凹槽的上方。
优选地,靠近底盖边缘的两个环形凹槽内交叉地开设数量若干的通槽,该两个环形凹槽内部形成有数量若干的凸包;各凸包的外壁上形成数量若干的第二圆角;各通槽与环绕在其周围的环形凹槽贯通。
优选地,该高尔夫球杆头还包括用于调整杆头重心的若干个配重螺钉;所述击球板与安装架的内壁上分别凸设有若干用于安装配重螺钉的凸块;击球板上的凸块与安装架上的凸块一一对齐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高尔夫球杆头通过在顶盖内壁上设置有凹形孔及网状的间隔壁,可有效减轻顶盖重量的同时也减轻了杆头的总体重量,降低了击球产生的扭力,从而提高了击球距离。另外此种结构的顶盖可使得将杆头的重心进一步下移。由于高尔夫球杆头重心降低实现了更稳定地控制击球的位置,从而大大提高了击球的可控性,提高击球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高尔夫球杆头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安装架、顶盖及底盖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顶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架;10、空腔;110、卡接壁;111、卡口;12、第一安装孔;13、第二安装孔;14、连接柱;140、通孔;2、击球板;22、凸块;220、容置孔;3、顶盖;30、凹形孔;31、第一圆角;32、间隔壁;4、底盖;41、凹槽;42、通槽;43、凸包;44、第二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与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包括一安装架1及安装在安装架1上的一击球板2及一底盖4。所述安装架1上与底盖4相对且间隔的一侧壁为顶盖3。该顶盖3的内表面上间隔地设有数量若干的凹形孔30。各凹形孔30的内壁上形成有若干的第一圆角31。相邻的两个凹形孔30之间形成一间隔壁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晓,未经苏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20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造锻造和机械加工部件的工艺
- 下一篇:一种无机房乘客电梯的布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