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扼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2291.4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8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菊英;吴华星;徐月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4 | 分类号: | H01F27/24;H01F27/3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吕俊清 |
地址: | 52329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扼流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扼流器,尤其涉及一种能通过自动化作业生产的扼流器。
背景技术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朝着高效率(High efficiency),高功率密度(High power density),高可靠性(High reliability)和低成本(low cost)的方向发展。扼流器作为重要的电路元件,业界对其功率和体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扼流器为环形扼流器,在环形扼流器中,无论是线圈的绕制还是扼流器成品的组装,必须全人工作业。然而线圈的绕制和成品的组装均需要大量的劳动。
图1所示为现有环形扼流器的线圈的蝴蝶绕法的示意图,图2为成品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以图1左侧A方向的铜线1a的绕线为例,生产线上的工人首先将铜线1a的两个分头从铁芯1b的中部向左上和左下分别绕制若干圈,再向下和向上分别折返绕制若干圈,之后再向上和向下折返绕制若干圈。铁芯1b的右侧B方向的铜线1a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绕制。绕线的成品如图2所示。
根据图2所示,绕制结束之后或者在绕制之前,需要人工在铁芯1b的中部设置绝缘板1c,绕线结束之后将绕设有铜线1a的铁芯1b安装在基座1d上并利用环氧树脂作为粘接剂1e固定。
对于环形扼流器,目前业内还无法实现自动化作业,只能进行人力作业。人力成本越来越高使得产品的成本也随之提高,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此外,人工作业生产的成品的品质不稳定,以绕线环节为例,人工绕制容易造成铜线漆包膜破损,使之耐压不良。再者,环形扼流器的体积较大,占据电路板较大的体积,不符合电子产品小型化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的扼流器,能够实现自动化组装和绕制线圈,实现了全自动的操作,节省了劳动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自动化组装的扼流器,包括:
铁芯组,具有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所述第一铁芯和所述第二铁芯的两端可分离地接合而呈一封闭状;
两个绕线架,每一个所述绕线架具有绕线架本体所述绕线架本体上具有铁芯通道,所述铁芯通道供穿设所述铁芯组;
间隔片,能够与所述两个绕线架固定结合;以及
绕线,绕设在两个所述绕线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扼流器的一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绕线架包括卡接部,所述间隔片包括配合部,所述卡接部和所述配合部通过卡合的方式相互配合固定,使所述间隔片与所述两个绕线架固定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扼流器的一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绕线架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绕线架本体上部和下部的上部突缘和下部突缘,所述上部突缘具有第一卡接部,所述下部突缘具有第二卡接部;
所述间隔片包括间隔片本体、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的下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配合固定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件的上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固定的第二配合部;
所述第一铁芯和所述第二铁芯的两端部分别伸入所述绕线架的铁芯通道中。
在本实用新型扼流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铁芯和所述第二铁芯相互粘合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扼流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槽,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卡块,所述卡块和所述卡槽的形状相互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扼流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卡块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卡合至所述卡槽中,使所述间隔片与所述两个绕线架固定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扼流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件位于所述间隔片的上部,所述第二配合件位于所述间隔片的下部,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发生弹性形变以卡合入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
在本实用新型扼流器的一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绕线架包括隔离片,所述隔离片设置在所述绕线架本体的中部,以使每一个所述绕线架分隔出不同的绕线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扼流器的一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绕线架具有接脚,以连接所述绕线。
在本实用新型扼流器的一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绕线架的上部突缘具有两个第一卡接部,所述下部突缘具有两个第二卡接部,所述间隔片具有四个第一配合部和四个第二配合部。
在本实用新型扼流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从所述间隔片本体的顶部和底部沿着垂直于所述间隔片本体的方向延伸出。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的线圈的绕线方式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利用现有的线圈绕线方式所绕制的成品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22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共模电感
- 下一篇:一种电缆铝带纵包定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