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学元件的夹具和角度调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3941.7 | 申请日: | 2014-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8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徐世福;王向朝;唐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7/00 | 分类号: | G02B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18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元件 夹具 角度 调整 机构 | ||
1.一种光学元件的夹具和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底座(1)、内顶板(2)、磁板(3)、磁块(4)、连杆(5)、竖杆(6)、限位柱(7)、磁铁(8)、定杆(9)和动杆(10):
所述的外底座(1)是一个圆柱环形结构,外底座(1)的顶面有三个圆周方向成120度均布的U形凹槽(1-1),外底座(1)的中间有第一基准圆孔(1-3);该第一基准圆孔(1-3)的周围是中心对称的圆环形台阶(1-4)并与所述的U形凹槽(1-1)连通;所述的U形凹槽(1-1)的两侧壁各有一个磁板槽(1-5);在每一个U形凹槽的一侧在磁板槽(1-5)的下方还有一个第一磁铁槽(1-6);所述的外底座(1)的外圆柱上在两个U形凹槽(1-1)之间有一个通孔(1-7),在另两个U形凹槽(1-1)之间还有动杆安装螺孔(1-10)和一个矩形槽(1-11);所述的外底座(1)的U形凹槽(1-1)和圆环形台阶(1-4)相连的位置均具有一个腰形限位通孔(1-2);;在每一个腰形限位通孔(1-2)的两侧各设有第二螺纹顶丝机构(1-9),一侧第一螺纹顶丝机构(1-8);所述第一螺纹顶丝机构(1-8)、第二螺纹顶丝机构(1-9)具有相同的结构,都包括一个顶丝和一个螺孔;
所述的内顶板(2)是一个中间具有第二基准圆孔(2-3)的准圆环形基体(2-4),在内顶板(2)圆周方向成120度均布有向外突出的三个U形键(2-1),以嵌入所述的外底座(1)的圆环形台阶(1-4)和U形凹槽(1-1)中,在每一个U形键(2-1)的底面都开有楔形磁块槽(2-2),每一个U形键(2-1)的一侧还有一个第二磁铁槽(2-6);所述的内顶板(2)的基体(2-4)上,还有三个圆周方向成120度均布对应于所述的U形键(2-1)的第一螺孔(2-5);所述的內顶板(2)的底面靠近第二磁铁槽(2-6)还具有第三螺纹顶丝机构(2-8);所述的內顶板(2)上两个U形键(2-1)之间的外圆柱有一个定杆安装螺孔(2-7);所述的内顶板(2)的外圆柱上在两个U形键(2-1)之间有一个第二螺孔(2-9);
所述的磁板(3)呈板型结构,磁板(3)的两面分别为N极和S极,置于所述的外底座(1)的磁板槽(1-5)中,通过位于每一个腰形限位通孔(1-2)的两侧的第二螺纹顶丝机构(1-9)进行压紧固定;在磁板(3)的面上有第四螺纹顶丝机构(3-1),与第一螺纹顶丝机构(1-8)相同,也包括一个顶丝和一个螺孔;
所述的磁块(4)呈楔形结构,磁块(4)的两端分别为N极和S极,置于所述的内顶板(2)的楔形磁块槽(2-2)中,通过自身的楔形结构与内顶板(2)相对固定,通过与每个腰形限位通孔(1-2)相对应的第一螺纹顶丝机构(1-8)进行压紧固定;
所述的连杆(5)呈长条形结构,在连杆(5)的两端和中间分别有第一连杆螺孔(5-1)、第三连杆螺孔(5-3)和第二连杆螺孔(5-2),所述第二连杆螺孔(5-2)与内顶板(2)的第一螺孔(2-5)通过螺纹铰接固定;
所述的竖杆(6)呈阶梯柱形结构,在竖杆(6)的一端为竖杆螺柱(6-1),另一端为光学元件的接触端(6-2),所述的竖杆(6)的竖杆螺柱(6-1)拧入所述的连杆(5)的第三连杆螺孔(5-3)中;
所述的限位柱(7)呈阶梯柱形结构,该限位柱(7)的一端为限位螺柱(7-2),另一端为限位端(7-1),所述的限位柱(7)的限位螺柱(7-2)拧入所述的连杆(5)的第一连杆螺孔(5-1)中固定;所述限位柱(7)与外底座(1)的腰形限位通孔(1-2)的边缘接触,可以在腰形限位通孔(1-2)内滑动;
所述的磁铁(8)呈长方体,在磁铁(8)的两端分别为N极和S极,所述的磁铁(8)置于所述的第一磁铁槽(1-6)和第二磁铁槽(2-6)中,位于第一磁铁槽(1-6)的磁铁(8)和位于第二磁铁槽(2-6)的磁铁(8)之间由于磁性作用相互排斥;
所述的定杆(9)是长杆形结构,定杆(9)的一端为定杆螺柱(9-1),另一端为定杆手触端(9-2)的阶梯柱形结构,所述的定杆(9)通过定杆螺柱(9-1)穿过所述的矩形槽(1-11)拧入所述的内顶板(2)的定杆安装螺孔(2-7)中;
所述的动杆(10)是短杆形结构,动杆(10)的一端有动杆螺柱(10-1),另一端为动杆手触端(10-2),所述的动杆(10)的动杆螺柱(10-1)拧入所述的动杆安装螺孔(1-10)中;
所述光学元件的夹具和角度调整机构的连接装配关系为:
所述的竖杆(6)通过竖杆螺柱(6-1)拧入所述的连杆(5)的第三连杆螺孔(5-3),所述的限位柱(7)的限位螺柱(7-2)拧入所述的连杆(5)的第一连杆螺孔(5-1),将所述第二连杆螺孔(5-2)与内顶板(2)的第一螺孔(2-5)通过螺纹铰接固定;分别将三个磁铁(8)置于内顶板(2)的第二磁铁槽(2-6),磁铁(8)的S级在外侧,通过第三螺纹顶丝机构(2-8)固定,将另外三个磁铁(8)置于外底座(1)的第一磁铁槽(1-6),通过第一螺纹顶丝机构(1-8)固定,磁铁(8)的N级在外侧;将磁块(4)置于内顶板(2)的楔形磁块槽(2-2)中,使N级在外侧,通过自身的楔形结构与内顶板(2)相对固定,再通过与每个腰形限位通孔(1-2)相对应的第一螺纹顶丝机构(1-8)进行压紧固定;将外底座(1)与内顶板(2)配合,内顶板(2)上的U形键(2-1)置于所述的外底座(1)的三个U形凹槽(1-1)中,内顶板(2)的第二基准圆孔(2-3)与底板(1)的第一基准圆孔(1-3)同轴,所述的限位柱(7)嵌入腰形限位通孔(1-2)内;所述的磁板(3)置于所述的外底座(1)的磁板槽(1-5)中,使磁板(3)的S级与内顶板(2)的磁块(4)的N级保持接触,通过位于每一个腰形限位通孔(1-2)的两侧的第二螺纹顶丝机构(1-9)进行压紧固定;所述的定杆(9)通过定杆螺柱(9-1)穿过所述的矩形槽(1-11)拧入所述的内顶板(2)的定杆安装螺孔(2-7)中;所述的动杆(10)的动杆螺柱(10-1)拧入所述的动杆安装螺孔(1-10)中;通孔(1-7)的直径大于第二螺孔(2-9),将外接的支撑螺柱穿过所述调整机构的通孔(1-7),拧入第二螺孔(2-9),使内顶板(2)固定,从而通过固定外接的支撑螺柱,将所述的调整机构固定于光学平台上,方便应用于光学实验。
所述光学元件的夹具和角度调整机构的装夹和调整方式为:
通过手动调节定杆手触端(9-2)和动杆手触端(10-2)的相对距离,使得定杆(9)和动杆(10)距离接近,此时内顶板(2)的准圆环形基体(2-4)在外底座(1)的圆环形台阶(1-4)内转动,U形键(2-1)在U形凹槽(1-1)内转动,限位柱(7)与腰形限位通孔(1-2)一侧边缘时刻保持接触,腰形限位通孔(1-2)的宽度大于限位柱(7),由于内顶板(2)和外底座(1)相对转动,腰形限位通孔(1-2)驱动限位柱(7),从而使得连杆(5)可以绕着第二连杆螺孔(5-2)转动,将三个竖杆(6)的光学元件的接触端(6-2)分开,此时,所述光学元件的夹具和角度调整机构从关闭状态,转为打开状态,可以放入光学元件;再松开定杆手触端(9-2)和动杆手触端(10-2),此时,由于位于第一磁铁槽(1-6)和第二磁铁槽(2-6)内的磁铁(8)的相互排斥,使得内顶板(2)和外底座(1)相对回转,通过腰形限位通孔(1-2)驱动限位柱(7),从而使得连杆(5)可以绕着第二连杆螺孔(5-2)反向转动,通过三个竖杆(6)的光学元件的接触端(6-2)将光学元件夹紧。
通过位于磁板(3)上的第四螺纹顶丝机构(3-1)的调节,改变相互吸引的磁板(3)和磁块(4)的相对距离,通过连杆(5)的连接,由于腰形限位通孔(1-2)的宽度大于限位柱(7),使得限位柱(7)在腰形限位通孔(1-2)内滑动,从而改变外底座(1)和内顶板(2)的相对角度,进而改变了竖杆(6)所夹持的光学元件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元件的夹具和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是:连杆(5)的第一连杆螺孔(5-1)、第二连杆螺孔(5-2)、第三连杆螺孔(5-3)分别铰接着限位螺柱(7-2)、第二螺孔(2-5)、竖杆螺柱(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394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束均匀化装置
- 下一篇:光纤传感器用光纤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