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患者面部的防辐射面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5307.7 | 申请日: | 2014-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0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21F3/02 | 分类号: | G21F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明书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患者 面部 防辐射 面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放射性粒子轰击的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患者面部的防辐射面罩。
背景技术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或肿瘤周围,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γ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常用于前列腺癌、肺癌、肝癌、腹膜后淋巴癌、口腔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患者。对于肿瘤患者来说,需要在体内植入放射性粒子进行治疗,但是,放射性粒子释放的γ射线的能量为0.036Mev,射线源强、频率高,辐射直径为1.7cm,半衰期为59.4天,粒子植入浅表时,会对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造成身体伤害,其中,最重要的是DNA损伤,若受照剂量较大时,足以使细胞的死亡数量超过机体的再生和代偿能力,可能导致血液系统、免疫力系统疾病,还会造成重要器官和组织的伤害。
目前,医院为了防止患者体内的放射性粒子对周围人群造成伤害,普遍的防护方法是在患者身体上采用覆盖铅块的防护措施,通常在对应的体表,如四肢、胸腹部、背部等部位覆盖铅块或直接穿上设有铅块的防护衣即可,但是,对于面部肿瘤植入放射性粒子的患者而言,由于面部的形状特异,现有的防护衣只用于患者身体,而无法用于面部,无法进行有效防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在患者体内植入放射性粒子的防护措施无法对面部肿瘤患者进行有效防护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对面部肿瘤患者进行面部有效防护的用于患者面部的防辐射面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患者面部的防辐射面罩,包括面罩本体,面罩本体包括互相连接的左脸颊部、右脸颊部、鼻部和口部,鼻部与口部之间设有呼吸开口,面罩本体的左脸颊部、右脸颊部、鼻部和口部均设有中空夹层,中空夹层内设有铅块层。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用于患者面部的防辐射面罩,面罩本体包括互相连接的左脸颊部、右脸颊部、鼻部和口部;面罩本体分为四大区域且互相连接,可根据面部凸凹分区域设置,贴合面部。鼻部与口部之间设有呼吸开口;呼吸开口与鼻孔对应,可正常呼吸。面罩本体的左脸颊部、右脸颊部、鼻部和口部均设有中空夹层,中空夹层内设有铅块层;铅块层设置于分区域设置连接的中空夹层内,可贴合面部,对放射性粒子进行有效防护。对于面部肿瘤患者而言,放射性粒子受到贴合于面部的铅块层的阻挡,从源头切断射线危害,避免射线对行人或者医护人员造成伤害。
进一步,所述的面罩本体的口部分别与左脸颊部、右脸颊部、鼻部之间的连接处为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使得面罩本体的口部可与左脸颊部、右脸颊部、鼻部拆卸,在进食时,只需要将口部拆卸即可进食,面罩本体的左脸颊部、右脸颊部、鼻部同样可进行防护,实现在进食的同时对面部有效防护。
进一步,所述的左脸颊部、右脸颊部、鼻部和口部的中空夹层均设有活动开口。活动开口即设于中空夹层一侧,方便将打开和闭合中空夹层,可对左脸颊部、右脸颊部、鼻部和口部中空夹层内的铅块层进行更换或者拆卸,操作方便。
再进一步,所述的面罩本体的两侧设有绑扎带。用绑扎带将面罩本体绑扎在患者头部,防止面罩本体脱落,固定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患者面部的防辐射面罩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面罩本体的口部打开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患者面部的防辐射面罩,包括面罩本体,面罩本体包括互相连接的左脸颊部2、右脸颊部3、鼻部4和口部5,鼻部4与口部5之间设有呼吸开口6,面罩本体的左脸颊部2、右脸颊部3、鼻部4和口部5均设有中空夹层,中空夹层内设有铅块层7;所述的面罩本体的口部5分别与左脸颊部2、右脸颊部3、鼻部4之间的连接处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左脸颊部2、右脸颊部3、鼻部4和口部5的中空夹层均设有活动开口;所述的面罩本体的两侧设有绑扎带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53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