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布式直连供暖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5907.3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8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立华 |
主分类号: | F24D3/02 | 分类号: | F24D3/02;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1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供暖 机组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暖系统的改进,高层建筑高、低区共用同一供热外网系统,特别是一项分布式直连供暖机组控制系统:即调节采暖供水温度,使采暖系统高压回水自动、安全地回到低区供热外网。
背景技术分布式供热系统的普及,大量节省了热水输送的电费,输送的水温高,供水压力低,不适用于过去的高层建筑直连供暖设备。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节电环保的分布式直连供暖机组,低区、高区都可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分布式直连供暖机组,由变频电控箱(1)、取水稳压水泵(2)、循环水泵(3)、电动温控流量调节阀(4)、减压阀(5)及管系组成。取水稳压水泵(2)的进水管道(6)与市政供热管网的供水管相连,取水稳压水泵(2)的出水管与循环水泵(3)进水管道(7)相连,循环水泵(3)的出水管道与采暖系统供水管道(8)相连,采暖系统回水管道(9)与循环水泵(3)的进水管道(7)相连,构成采暖热水循环系统。为防止水泵停止运行时采暖水倒流,取水稳压水泵(2)的出水管设置止回阀(12)、循环水泵(3)的出水管设置止回阀(13)。为消除停泵时产生水击,循环水泵(3)的进水管段(7)与采暖系统供水管段(8)之间设置旁通管止回阀(14),在采暖回水管道(9)与循环水泵(3)的进水管段(7)之间也设有止回阀(15)。电动温控流量调节阀(4)进水管与采暖系统回水管道(9)相连接,电动温控流量调节阀(4)出水管与减压阀(5)连接,减压阀(5)经管道(10)与市政供热管网的回水管连接,管段(10)上设置截断阀(11),由此构成分布式调温直连供暖热水循环系统。
由于市政供热管网水温高与采暖回水混合后制备采暖系统运行工况下所需的热水温度,运行方式是当机组起动运行时首先起动取水稳压泵(2)向采暖系统充满水,确定稳压压力,起动循环水泵(3)同时联动开启电动温控流量调节阀(4),取水稳压泵(2)抽市政供热管网的供水与采暖回水管道(9)流回的采暖回水经管段(7)混合制备采暖热水,经循环水泵(3)通过管道8输送至采暖系统,经散热器散热后由管道(9)流回管段(7)再混合制备采暖热水,为了保持流量的平衡,在管道9接出一支管道(10)上设有电动温控流量调节阀(4),在温度控制下调节流出采暖系统的水流量与取水稳压泵(2)抽水流量与采暖系统运行工况相匹配;电动温控流量调节阀(4)流出的采暖回水经减压阀(5)减至相应压力后流回市政供热管网回水管内。当循环水泵(3)停止运行时,电动温控流量调节阀(4)自动关闭,完成分布式直连供暖机组的运行过程。
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分布式直连供暖机组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分布式直连供暖机组,由变频电控箱(1)、取水稳压水泵(2)、循环水泵(3)、电动温控流量调节阀(4)、减压阀(5)及管系组成。取水稳压水泵(2)的进水管道(6)与市政供热管网的供水管相连,取水稳压水泵(2)的出水管与循环水泵(3)进水管道(7)相连,循环水泵(3)的出水管道与采暖系统供水管道(8)相连,采暖系统回水管道(9)与循环水泵(3)的进水管道(7)相连,构成采暖热水循环系统。为防止水泵停止运行时采暖水倒流,取水稳压水泵(2)的出水管设置止回阀(12)、循环水泵(3)的出水管设置止回阀(13)。为消除停泵时产生水击,循环水泵(3)的进水管段(7)与采暖系统供水管段(8)之间设置旁通管止回阀(14),在采暖回水管道(9)与循环水泵(3)的进水管段(7)之间也设有止回阀(15)。电动温控流量调节阀(4)进水管与采暖系统回水管道(9)相连接,电动温控流量调节阀(4)出水管与减压阀(5)连接,减压阀(5)经管道(10)与市政供热管网的回水管连接,管段(10)上设置截断阀(11),由此构成分布式调温直连供暖热水循环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立华,未经徐立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59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