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道熔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7491.9 | 申请日: | 2014-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1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郑鸿鸣;郑壮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六通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02 | 分类号: | B29C65/02;B29C6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熔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熔接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操作简便的管道熔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和装修领域的技术进步,现有冷热供水管道大量采用暗装,这样对冷热供水管到的连接,尤其是采用PP-R、PE、PB类可熔性塑料管道的熔接提出很高的质量要求,因此就出现了管道熔接器。但是现有的管道熔接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都需要先将管道的模具用螺丝等固定件安装在发热体上,操作十分的麻烦,所以就希望有一种操作简便的管道熔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管道熔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熔接器,包括手柄、熔接器主体和发热主体,熔接器主体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发热主体固定连接,发热主体上水平设置发热通孔,发热通孔内设有相适配的管道模,管道模侧壁设有若干贯穿通孔,贯穿通孔沿管道模轴向分布在管道模侧壁,发热主体上设有固定通孔,贯穿通孔内径与固定通孔内径相等,固定通孔内设有与固定通孔相适配的固定插销,固定插销将固定通孔和贯穿通孔串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管道模从发热通孔中出适当长度,通过固定插销将管道模固定,这样就从发热通孔内凸起的管道模就形成了管道的凸模,而凹模就的管道模进发热通孔内所形成的空腔,这样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了大量的操作时间,大大的提高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管道模包括实心管模和若干管道模套,相邻的管道模套之间相适配,直径最大的管道模套与发热通孔相适配,实心管模于直径最小的管道模套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推出与管道直径和外径相对应的管道模套或是实心管模来控制管道熔接所需的凸模和凹模的大小,操作简单方便,大大增加了管道熔接器的可操作的管道的范围,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热主体两侧面设有固定投影线,固定投影线与固定通孔的轴线在发热主体两侧面的投影重合,管道模两端面设有贯穿投影线,贯穿投影线与贯穿通孔的轴线在管道模两端面的投影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贯穿通孔和固定通孔的校准,能使插销轻松的将管道模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插销上端设有隔热拔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能方便拔插固定插销,又能防止人们在拔出固定插销时被烫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道熔接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道熔接器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手柄;2、熔接器主体;3、发热主体;31、固定通孔;4、发热通孔;5、管道模;51、贯穿通孔;52、管道模套;53、实心管模;6、固定插销;61、隔热拔环;7、固定投影线;8、贯穿投影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管道熔接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管道熔接器,包括手柄、熔接器主体2和发热主体3,熔接器主体2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发热主体3固定连接,发热主体3上水平设置发热通孔4,发热通孔4内设有相适配的管道模5,管道模5侧壁设有若干贯穿通孔51,贯穿通孔51沿管道模5轴向分布在管道模5侧壁,发热主体3上设有固定通孔31,贯穿通孔51内径与固定通孔31内径相等,固定通孔31内设有与固定通孔31相适配的固定插销6,固定插销6将固定通孔31和贯穿通孔51串联。在使用的时候,预热之前,可以将管道模5从发热通孔4中出适当长度,然后通过固定插销6将管道模5固定,这样就从发热通孔4内凸起的管道模5就形成了管道的凸模,而凹模就的管道模5进发热通孔4内所形成的空腔,这样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了大量的操作时间,大大的提高的工作效率。
所述的管道模5包括实心管模53和若干管道模套52,相邻的管道模套52之间相适配,直径最大的管道模套52与发热通孔4相适配,实心管模53于直径最小的管道模套52相适配。可以通过推出与管道直径和外径相对应的管道模套52或是实心管模53来控制管道熔接所需的凸模和凹模的大小,操作简单方便,大大增加了管道熔接器的可操作的管道的范围,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六通塑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六通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74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证非球面透镜中心偏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机床并联同步运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