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降低烟尘和一氧化碳排放功能的汽车消音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7859.1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3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花明 |
主分类号: | F01N3/04 | 分类号: | F01N3/04;F01N3/0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降低 烟尘 一氧化碳 排放 功能 汽车 消音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降低烟尘和一氧化碳排放功能的汽车消音器。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在排出废气时,废气的压力在排气管口处迅速变化,产生振动,由此引发噪声,产生噪声污染。现有技术中采用在发动机的排气管中设置消音器用于减少噪声,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汽车消声器结构复杂,且引发发动机功率损失较大,增加油耗,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消音器仅有消音功能。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造成空气污染同时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开发一种既能消除排气管噪声又能降低或消除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排放的设备意义重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降低烟尘和一氧化碳排放功能的消音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消声器结构复杂且功能单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降低烟尘和一氧化碳排放功能的汽车消音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的高度低于所述排气管的高度,所述进气管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排/进水管,所述排/进水管上设置有开关阀;所述壳体内水平设置若干层消音网,各消音网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竖直设置至少两条磁铁,所述磁铁分别穿过各层所述消音网并与各层所述消音网固定连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降低烟尘和一氧化碳排放功能的汽车消音器时,打开所述开关阀,通过所述排/进水管向壳体内部构成的空腔中注入水,水位在最上层的消音网之上200mm左右时,关闭所述开关阀,停止注水。发动机启动后,汽车尾气通过进气管经所述单向阀进入所述壳体内部。尾气由下至上运动,运动过程中,尾气中的烟尘和一氧化碳在强磁性环境下留在壳体内的水中,由所述排气管排出几乎不含烟尘和一氧化碳的新鲜气体。其中,作为优选,消音网至少设置三层,各层消音网一方面起到消除或减弱噪音的作用,同时起到分散气体的作用,使气体在所述壳体内均匀分散,最上层消音网同时起到防止壳体内水溢出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壳体为钢铁材质的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壁上设置有被导磁的材料所封闭的电子强磁,所述电子强磁与所述磁铁平行设置。在壳体外壁上设置电子强磁,为靠近壳体内壁的尾气提供强磁场,进一步减少一氧化碳的排出量。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壁上设置两个所述电子强磁,两个所述电子强磁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个侧面。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并位于所述壳体的底端,所述排气管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并位于所述壳体的顶端。进气管位于最底端,排气管位于最顶端,可以使尾气处理更充分。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与所述排气管相接处设置有向所述壳体内部延伸的挡板,所述挡板的长度为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垂直距离的1/3~3/7。所述挡板的作用是在汽车走斜坡路或者产生振动时防止壳体内的水溅出。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水位观测器,所述水位观测器设置在所述挡板和最上层所述消音网之间,所述水位观测器的顶端面与所述挡板间的垂直距离为150mm,所述水位观测器的底端面与最上层所述消音网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00mm。利用连通器的原理设置一水位观测器,便于观测水位,保证水位不高于挡板下150mm且不低于最上层消音网之上200mm。当然,最上层消音网的高度低于挡板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水位观测器包括透明密封罩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壳体内部相连通的钢铁滤网,所述透明密封罩罩住所述钢铁滤网。具体操作时,也可以在壳体壁上打几个小孔,然后采用透明密封罩罩住并予以密封。
采用所述汽车消音器降低汽车尾气中烟尘和一氧化碳排放的方法,通过所述排/进水管向所述壳体内注入水,尾气进入所述壳体后被所述消音网分散,尾气中的烟尘和一氧化碳在由下至上运动的过程中被磁化水洗留在水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降低烟尘和一氧化碳排放功能的汽车消音器,结构简单,具有消除或减弱噪音的作用,同时具有降低或消除一氧化碳排放的作用,使用价值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花明,未经李花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78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