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式防漏无菌双阀多层共挤膜输液袋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8152.2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0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张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太平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10 | 分类号: | A61J1/1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防漏 无菌 多层 共挤膜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输液用输液袋,为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输液治疗疾病是现代医疗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将治疗过程中人体所需要的养份或药物直接通过静脉滴注输入的方式,完成对人体进行给药,然后通过人体自身的血液循环,将药物或营养送到人体全身。输液的包装方式由最初的玻璃瓶包装,改进到塑料瓶包装,再通过技术的改进,升级到了现在最优的袋式包装。袋式包装为一次性使用,其安全性高,在输液过程中,不需引入外部空气增加压力,即可完成输液。
现有袋式输液包装其缺点为:
1、因输液袋采用的是软袋式包装材料,其材料的质地软,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加工出来的材料有微孔现象,或者在运输、搬动过程中,都有可能对药剂包装损坏。这些原因会导致输液袋上产生微,这些微孔非常细小,肉眼无法观察;药液在短时间内不会外渗,或者外渗的过程中,产生了挥发,肉眼无法发现。微孔的危害在于,微孔将输液袋内与袋外形成了一个通道,空气中的细菌可以通过这个通道进入到袋内,这对袋内的药液进行了破坏。
2、在使用过程中,因卫生安全需要,要求对输液袋的输液口进行消毒,这会对护士的工作造成一些不便,现在市面上出现一些易折式输液盖体,在使用时将输液口前端折断使用,无需消毒,但这种方式其生产成本较高。
3、加液输液口内安装插入输液针用的软塞,当用针尖扎入软塞时,通过摩擦,软塞会产生掉屑,掉屑掉入到输液袋和输液瓶的药液里,污染药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式防漏无菌双阀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包括保护袋8及药剂包装袋7,药剂包装袋7置入保护袋8内,药剂包装袋上焊接有加药输液口5,加药输液口的焊合端上并排设置有两个输液管。
保护袋与药剂包装袋之间是真空结构,保护袋内表面与药剂包装袋的外表面紧密贴合;药剂包装袋为多层共挤膜。所述的多层共挤膜由三至七层材料层压合组成,包括强度层12,防腐层11。
加药输液口下端设置有焊接面6,加药输液口通过焊接面与药剂包装袋焊接;焊接面6为扁口,并在表面设置有横向凹槽和凸台。加药输液口内设置软塞安装室及软塞膨胀缓冲室12,软塞安装室内设置软塞9,软塞膨胀缓冲室设置在软塞安装室下方。软塞膨胀缓冲室10深度为2-6mm。
加药输液口的端口上设置有密封盖体4,所述的密封盖体为塑料膜。
保护袋的袋口设置有真空抽取口2,用以将保护袋与药剂包装袋之间抽取真空。保护袋四周有封边条3;其封边条的宽度为3-5mm,真空抽取口2处设置有撕袋缺口1;所述的药剂包装袋7为非PVC袋。
本实用新型保护袋由外面的保护袋8及药剂包装袋7最终形成双层包装,进一步开成安全包装,而已这些包装都是在无菌的情况下进行包装,或者在包装之后进行灭菌处理,以保证出厂药剂的安全。
有益效果:
双层包装一方面可以加强防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保护袋与药剂包装袋之间是真空结构;保护袋内表面与药剂包装袋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如果发生药剂包装袋有微孔,会在保护袋与药剂包装袋之间的贴合处形成水迹,用肉眼可以观测到。所以可以达到防漏的作用。
焊合面的表面设置有横向凹槽和凸台,保证了其焊合的稳固和密闭。由于采用了凹槽和凸台结构,在焊合后,相当于形成了多级密封,保证了密封性。
加药输液口上设置有密封盖体,在输液袋的生产、搬动过程中,保证了加药输液口不与外界接触,不产生细菌,密封盖体揭掉后便可加药及输液操作,无须消毒。
真空抽取口处设置有撕袋缺口,方便使用。加药输液口的焊合端上设置有两个输液管,一个用于加药,另一个用于输液,方便使用。
所述的保护袋为多层共挤膜,其材质好,抽取真空后能长时间保持袋内的真空压力。同时透明的袋体方便观测袋内状况。
软塞的下方设置软塞膨涨缓冲室,当用针尖扎入软塞时,软塞向下方有一个足够大的膨涨空间,减少针尖对软塞的摩擦,防止软塞掉屑。再者,当软塞依然发生掉屑的情况下,掉屑可以掉落在软塞缓冲室内,减少对药液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加药输液口局部剖视图。
图3为加药输液口结构图。
图4为多层共挤膜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实施:
一、制作药剂包装袋7,并加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太平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太平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81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眼睛冲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制作中成药的颗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