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分子量聚乙烯亚胺聚合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8475.1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6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施明;李雪莲;陈叶苹;张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强龙化工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C08G7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海洋 |
地址: | 43002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量 聚乙烯 亚胺 聚合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分子量聚乙烯亚胺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用性好、用途广泛的高分子量聚乙烯亚胺聚合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高分子量聚乙烯亚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高分子聚合物,按系统命名法叫做“聚乙烯亚胺”,具体结构式如下:
目前,国内除了本研究设计外,生产乙烯亚胺的企业很少。乙烯亚胺的衍生物有水聚乙烯亚胺和无水聚乙烯亚胺为基础的2个系列8个产品。同时,各步收率高,由其连续酯化部分的收率高达98%以上,比英国报导的高出2.6%,可以说明此步反应的收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而酯化反应技术是乙烯亚胺生产中的关键技术。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高分子量聚乙烯亚胺聚合反应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善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既搅拌不均、加热不匀、设备复杂等缺陷,导致国内的制造成品难以符合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分子量聚乙烯亚胺聚合反应装置,包含聚合反应釜和高位滴加槽,所述高位滴加槽的位置高于所述聚合反应釜;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位滴加槽包含槽体,所述槽体的外缘设有催化剂入口和液体入口,底端设有出口,顶端设有排气口;
所述聚合反应釜包含罐体、底座、驱动组件、搅拌器、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所述罐体为两端封闭的中空筒形,其上端设有连接至所述高位滴加槽出口的催化剂入口和连接至原料罐的原料入口,所述罐体的下端至少设有两个出料口;
所述罐体内沿轴线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上端贯穿所述罐体的上端并联接至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含直立设置的驱动源和联轴变速器,所述驱动源通过支架固定至罐体上,所述驱动源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变速器联接至所述搅拌器的上端,
所述加热组件包含位于所述罐体内的加热管,
所述冷却组件包含位于所述罐体内的冷却管。
其中:该搅拌器包含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从上至下间隔设有第一搅拌部、第二搅拌部和第三搅拌部,且所述第一搅拌部、第二搅拌部和第三搅拌部的直径逐渐递增。
其中:所述第一搅拌部包含径向设置的多根第一搅拌轴,所述各第一搅拌轴长度相同,各第一搅拌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搅拌轴的自由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搅拌杆。
其中:所述第二搅拌部包含径向设置的多根第二搅拌轴,所述各第二搅拌轴长度相同且比第一搅拌轴长,各第二搅拌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二弧形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搅拌轴的自由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搅拌杆。
其中:所述第三搅拌部包含径向设置的多根第三搅拌轴,所述各第三搅拌轴长度相同且比第二搅拌轴长,各第三搅拌轴的上表面设有第三弧形部,所述第三弧形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搅拌轴的自由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搅拌杆,各第三搅拌轴的下表面设有延长杆和第四弧形部,所述延长杆从所述第三搅拌轴的中部向下延伸,所述第四弧形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搅拌轴的自由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延长杆的自由端。
其中:所述加热管设为U型,且其一端设有贯通罐体的加热管进口,另一端设有贯通罐体的加热管出口;
所述冷却管设为U型,且其一端设有贯通罐体的冷却管出口,另一端设有贯通罐体的冷却管进口。
通过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高分子量聚乙烯亚胺聚合反应装置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组成简单,成本低廉;
2、工序简便,易于操作;
3、提高成品优良率。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高分子量聚乙烯亚胺聚合反应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聚合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1、聚合反应釜;102、高位滴加槽;11、罐体;12、底座;13、添加剂入口;14、辅助入口;15、原料入口;16、出料口;17、驱动源;18、支架;19、联轴变速器;20、上轴承;21、搅拌器;22、加热管;23、加热管进口;24、加热管出口;25、冷却管;26、冷却管出口;27、冷却管进口;28、下轴承;41、槽体;42、催化剂入口;43、液体入口;44、出口;45、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强龙化工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市强龙化工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84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泥电杆用作业平台
- 下一篇:一种电力线路施工用中线挑线滑车及挑线方法